結果,當然都是不了了之。而且郵輪公司不要說保護了,最近幾年甚至成為我們的競爭對手,把原本就小的那塊餅,再進一步分給市場上的其他業者。
有沒有搞錯?!原本就已經為了市場上那些以不合理低價搶客的“個體戶”深深苦惱,豈料郵輪公司幫不上忙也就算了,竟還從背後補插一刀?在內外交迫的情勢下,我不免思考這生意究竟還能不能長久地做下去?
「如果是沒有辦法賺取合理利潤的生意,就算搶贏了也沒有意義。」在市場走向開放的趨勢下,如何在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幾乎也成了每一家業者的關鍵課題。
競爭,而且經常是不公平的競爭,早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我偶爾會想,如果輸了怎麼辦?在競爭的過程中,如果其他業者能夠持續地以比市場更低的價格提供消費者所需的商品或服務,然後還可以獲利,那麼就代表他們的經營效率比其他人的高。就像是進化論主張的物競天擇,那些無法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業者,最終的宿命,大概就是被徹底淘汰吧!
公司有被市場淘汰的可能嗎?如果我們的競爭優勢正在慢慢消失,距離完全崩潰還有多少年歲?是五年、十年?還是會比預期中要來的更快更急?
對於一輩子在挫敗中成長的我來說,失敗並不是件太可恥的事情。沒有人能保證事業一定成功,也沒有人能保證成功的事業會一直無止境的延續下去。但在努力適應環境並且生存下去的過程中,不論個人或企業皆然,通常只有那些願意面對現實並且主動進化的物種,最終得以存續。
「最差,是被迫提前退休;或者,回鍋去當領隊吧?」在公司財報不理想的那些月份,我往往不自覺地設想最壞情況下的可能退路。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強烈的危機意識,儘管公司的淨利連續兩年出現成長,整體的市場環境卻是日益惡化,可以這般“鬆懈”的日子,只怕所剩無多。
我過去總認為,即使團隊平庸,但只要有我一個人優秀,就可以提高整體的競爭力。但隨著我將重心轉移到經營的工作上後,才徹底明白那是一個多麼天真的想法。真正傑出的企業家,是即使自己平庸,也可以組織並且培養出一支優秀的團隊;我的個人英雄主義對於公司的未來,根本毫無助益。
於是,我從原本在第一線衝鋒的角色,退居為同仁們的顧問和後勤支援。我清楚地明白只有和他們一起生存下來,一起變的更優秀,這家公司才有“未來”可言。
「那個某某某真的太爛了,用這種方式搶客戶…」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類似這樣的情況。但從過去的憤懣不平,我現在面對這類狀況時,心態要顯得平靜許多。對手不論是誰,不也是為了生存下去在拼命競爭嗎?如果我們到今天還沒認清“競爭”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的話,那麼最後被市場淘汰,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而在面對像是“瘋狗”般的競爭對手時,如果咬不過人家(自己也成為瘋狗),就只能把注意力和心思轉移到其他的目標上;倘若市場最後只剩下瘋狗這個物種可以存活下來,那時也只好放棄理性,紅著眼加入瘋狗的行列。
或者,索性離開這狗咬狗的瘋狂世界。
那天,傑夫改變筆名,換成“瘋狗董”也說不定。
辛勤努力無怨的「老牛」,沒有畏懼的權力但也需要「關愛與協助」,支持建議更是勇往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