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一回造訪摩納哥時,心裏頭充滿了許多疑問和期待,這個號稱沒有窮人的國家,究竟有著什麼與眾不同的吸引力,能讓人們一想到它便心神嚮往?它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和奢華劃上了等號? 那一天和乾媽及一行團員搭車抵達蒙地卡羅時,我抬頭望了望灰濛濛的天邊那一大塊黑壓壓的烏雲,暗自思忖「等會兒大概要下雨吧,虧他們還誇口這裏一年有超過 300 天是大晴天,我才第一次來就遇上雨,這機率也太高了一點!」
果不其然,在老城 Monaco-Ville 吃完午餐後,還來不及去參觀摩納哥親王宮,大雨便如瀉般地灑落在這個以艷陽天聞名的城市。我看著街上因來不及躲避而被淋得全身溼透的觀光客,心想他們大概也和我一樣感到意外;而路上唯一一個有撐傘的妙齡女子則十之八、九應該是當地人,因為她臉上從容的表情和傘上所印著的極具諷刺一行字,便好像在嘲笑著我們這些被大雨給困住的遊客,雨傘上面寫著「It Never Rains in Monte Carlo.」,這行字只有雨傘打開時才能看得到。
我與蒙地卡羅的第一次邂逅,就在滂沱大雨和溼漉漉的街道中結束,我沒進到著名的賭場去小試手氣,也沒進 Hotel de Paris 的大廳去摸路易十四騎馬銅像的右腳祈求好運,也沒到 Cafe de Paris 去喝咖啡,只苦惱著這雨會不會跟著我一路到下一個城市芒通Menton去。幸好,這雨頑固地留在了蒙地卡羅,好似這紙醉金迷的城市有更多的污穢和罪惡需要被洗滌。
後來數度重訪蒙地卡羅,便再也沒有遇過下雨天,那特殊的第一次邂逅反倒成了難忘的回憶,讓我即使是大晴天也四處尋找賣傘的店家,好帶一把印有 It Never Rains in Monte Carlo 的雨傘回家當作紀念。
全世界有錢人密度最高的地方
摩納哥位於法屬蔚藍海岸(French Riviera),是全世界第二小的國家(僅次於梵帝崗),人口 36,000,面積只有約 2 平方公里。而在沒有任何天然資源和土地可供開發的情況下,摩納哥卻擁有全球最高的人均所得,當地居民的個人年平均所得高達 17 萬美金,這樣驚人的數字也無怪乎人們會不自覺地將摩納哥和奢華劃上等號。
那樣的平均數字主要歸因於來其他許多國家的名流富商看上了摩納哥怡人的氣候和不課徵個人所得稅的避稅優勢而選擇入藉此地,他們的驚人的財富拉高了整體的平均數字,讓摩納哥成為全世界有錢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也讓蒙地卡羅成為名流仕紳們流連忘返的遊樂場。 但摩納哥又是如何從一個曾經一度幾乎要瀕臨破產的小國家變成今天讓人趨之若鶩的豪奢之地?
摩納哥與格里瑪帝家族 The House of the Grimaldi
摩納哥過去最早原本是希臘和羅馬的殖民地,十二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的享利六世將它割讓給了當時的熱那亞王國做為殖民地。 1297 年,同樣來自熱那亞的法蘭斯瓦.格里瑪帝 Francois Grimaldi 和他的同伴喬裝成修道士要求進入摩納哥的城堡,當守衛不疑有它地讓他們進去後,法蘭斯瓦便除下道袍取出武器,佔領了城堡及摩納哥,開始了一直到今天為止超過七百年格里馬帝家族對摩納哥的統治,這同時也是全世界目前仍擁有統治實權的皇室家族之中,年代最久遠的一個家族。
但摩納哥的崛起則是起因於十九世紀所面臨的一次嚴重危機。1850 年代,統治摩納哥的格里瑪帝家族財政出現嚴重赤字,幾乎瀕臨破產,原本當時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兩個生產檸檬、柳橙和橄欖的城市(芒通 Menton、洛克布韻 Roquebrune),但這兩個城市在法國大革命結束後,拒絕再重新回到摩納哥統治,擔心格里瑪帝家族可能會對他們課以沉重的稅賦,因此選擇維持獨立。 就這樣,摩納哥失去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家族的榮光眼見就要在他的手上完結,當時的親王查爾斯三世於是決心要扭轉頹勢,並借鏡其他城市的發展,開始了他對摩納哥的改革。
他所做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就是要蓋SPA、賭場、飯店,並發展觀光業,好吸引人們到摩納哥來消費。但摩納哥的賭場及觀光業最初的發展並不順利,因為當時缺乏連接到尼斯以及歐洲其它城市的連外道路,同時飯店的數量和可提供住宿的床位也不足,讓許多人認為摩納哥根本不是一個適合發展觀光業的地方。(這裏甚至沒有可供戲水的沙灘!)
但挫折並沒有因此讓格理瑪帝家族放棄發展觀光的決心,他們明白若要成功,則專業的經營和投資者缺一不可。因此花費了許多時間說服了當時在德國巴特洪堡(Bad Homburg)經營賭場和飯店生意相當成功的法國企業家,有洪堡魔術師之稱的法蘭斯瓦‧布蘭(Francois Blanc)到摩納哥來投資。 在1863年新賭場完工的那天,法蘭斯瓦‧布蘭也同意接管了摩納哥的賭場生意,而蒙地卡羅這個名字,也是從這時才誕生。 法蘭斯瓦為了吸引遊客,將原來的名字 Les Spelugues (法語洞穴的意思),改為今日大家所熟悉的 Monte Carlo (法語意思為查爾斯的山丘),除了讓名稱更有氣勢,也順道向當時的親王查爾斯三世致敬,感謝格里瑪帝家族所提供給他的優渥條件。
有了專業的經營及投資人,加上連往法國的火車鐵路開通,摩納哥終於逐漸走出了破產的危機,賭場的成功所帶來的驚人高額收益更讓摩納哥可以完全不用向居民徵收稅賦便足以支應國家的財政支出,於是自十九世紀起一直到今天,摩納哥人從來都無需繳稅,免稅的政策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想避稅的有錢人移居此地,自此蒙地卡羅不再只是個荒蕪的盈尺之地,而是全世界富豪權貴齊聚的浮華山丘。

摩納哥的世紀婚禮
1956年,當時全球最有價值單身漢之一的摩納哥親王雷尼爾三世在摩納哥大教堂迎娶了好萊塢女星葛莉斯‧凱莉,這場世紀婚禮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而凱莉也深受摩納哥民眾的愛戴。 當他們的第二個孩子,也就是亞伯特出生時,摩納哥居民更是歡欣不已,因為根據1918年與法國所簽定的條約中,如果摩納哥王室無法產生合法的王位繼承人時(王儲必須是男性),則摩納哥將會併入法國領土,成為法國的一個自治區,從此失去國家主權。(在2002年與法國所新簽定的條約中,則承諾即使格里瑪帝家族血脈中斷,蒙納哥仍會維持其獨立的國家身份。) 2011年53歲的亞伯特二世親王與33歲的南非奧運游泳選手夏琳的婚禮,讓一直很擔心的摩納哥民眾鬆了一口氣,現在他們則期待著聽到夏琳懷孕的消息,好讓摩納哥能儘快出現一個可以延續格里瑪帝家族榮光的小王子。
雷尼爾親王和凱莉的婚姻並不美滿,即使凱莉受到民眾的愛戴,但和雷尼爾之間的相處卻充滿了對立和摩擦,挫折之餘,她於是透過一連串的婚外情來宣洩心中的壓抑和傷痛,與雷尼爾也漸行漸遠。 1982年,凱莉和小女兒史黛芬妮駕著跑車駛出道路意外翻落斷崖,凱莉當場身亡,史黛芬妮則奇蹟地僅受傷幸運生還。 摩納哥民眾除了哀悼凱莉親王妃的不幸喪生,也不禁擔心起王室的未來,一層陰影似乎正悄悄地籠罩著這個統治摩納哥七個世紀之久的家族。
摩納哥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因為這裏雖然有著怡人的氣候,但在一個半世紀前,從來沒有人認為它具備有可以翻身的條件。 但它不但成功了,還一舉成為蔚藍海岸地區裏居民最富有的一個城邦國家。它的背後所代表是國家統治者的遠見和貫徹政策的決心,一個沒有資源和土地的迷你小國,靠著成功的行銷和引進專業人材與資金,讓蒙地卡羅幾乎成為奢華的代名詞。 格里瑪帝家族一百多前的那場豪賭,不但讓它逃過了破產倒台的運命,還為它贏來了驚人的財富。
蒙地卡羅的那場雨,並未消減我對它的喜愛和嚮往,也許有一天,我也能富有到申請成為摩納哥公民… (有夢果然最美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