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郵輪】After the “I Do" – 如何計劃一趟郵輪蜜月旅行?

說完「我願意」之後…

如何計劃一趟郵輪蜜月旅行?
 
過去提到「搭郵輪」這件事,最常被拿來揶揄的一句俏皮話,便是那些選擇搭郵輪的,通常不是 Newly Wed,就是 Nearly Dead。 但事實上,郵輪旅行經過了十數年的快速發展之後,早已成為今日最風尚的旅行方式。  因此毫無疑問地,一趟以郵輪為主軸的蜜月旅行,不但是個絕佳的選擇,更能讓愛侶們充分地沉醉在這無憂無慮的自在行旅方式之中。
 
「這趟郵輪旅行讓我們重新找回了當夫妻的感覺。」一位退休女影星如是說道。
 

繼續閱讀 “【頂級郵輪】After the “I Do" – 如何計劃一趟郵輪蜜月旅行?"

Dare to be an optimist

2015-05-24_11-50-30

從三月便一直鬧水荒的台灣,總算是熬到了梅雨季;但雨還沒開始下,所有人便被新聞報導裡「致災性」梅雨的字眼給弄得神經緊張。 
 
僅管接連著幾天下雨,但台北似乎不在受災區的範圍內;而外頭濕淋淋的天氣,則讓原本週末便極少外出的我,有了更充分的藉口整天窩在家裡聽音樂、閱讀、腦力激盪、寫作、整理雜物、看老電影…
 
認識自己,是件極要緊的事情,但如果稍微留心去觀察,會發現網路時代的資訊洪流已經將人們的生活方式給徹底顛覆。 不知是從何時開始,一人分飾多角成為了普遍的現象,Facebook 上的你,Instagram 上的你,LinkedIn 上的你,辦公室裡的你,一個人在家時的你… 這些分身可能都是你,但也很有可能其實都不是你,而是你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模樣。
 

繼續閱讀 “Dare to be an optimist"

Dilemma

2015-05-19_23-24-45
這已經是今年第二次聽到團隊裡的年輕成員決定要離開公司,不管實際的原因為何,心裡總是難免會感到失落。 這是一種兩難,一方面你心裡極希望能為了自己與公司的方便將人留下,但又同時可以充分感受到她心中極希望能離開 Comfort Zone,趁年輕時去嘗試不同人生可能性的熱切渴望。
 
也許是年初時已經經歷過一回,面對這突然的消息,我雖然仍感到措手不及,但倒也沒有像上回那般的大驚小怪。 在我像她們那樣的年紀時,也同樣地滿腦子想掙脫一成不變的生活;想離開故鄉到大城市去,想做體面的工作,想過有趣的生活,想交很正的女朋友,想要有一天也能成為舉足輕重的人…。
 

繼續閱讀 “Dilemma"

【南極】涅克港 Neko Harbor & 天堂灣 Paradise Bay

2014.12.17 日誌 – 涅克港 Neko Harbor & 天堂灣 Paradise Bay

map_neko
在 涅克港(Neko Harbor)的健行活動,出席率相當理想,以過半的人數為台灣代表隊保住了顏面。但不論是登山組或自遊組,一登上沙灘後,必定都見著了正躺在一旁呼呼大睡的二頭海豹。其中有著褐黃顏色的,是年約一歲左右的象海豹( Elephant Seal ),後方不遠處披著深灰色皮衣的,則是前一日我們才在浮冰上見過的威斗海豹 ( Weddell Seal )。 圍著他們或嬉鬧、或戲水、或打盹的,是頭上戴著白色耳罩的紳士企鵝( Gentoo Penguin ),這些天生喜感十足的小傢伙們,似乎每天總有演不完的笑料,不管什麼遇見他們,都能讓人會心一笑。 陪著團員中年紀最長的林先生夫婦踩著雪地慢慢往上爬,我不自覺地想起了在2012 年的 12 月,我頭一次踏上南極大陸的土地,並在當天的日誌寫下了如此的記述:
 
跟隨著探險隊長康瑞於冰河上健行,來到健行的終點,康瑞對眾人說「讓我們保持一會兒沉默,享受幾分鐘這再純粹不過的寧靜吧!」。 我能意識到微風吹拂在臉上的感覺,但有那麼幾秒鐘卻似乎完全聽不見風的聲音;於是整個世界靜悄悄的,恍如只剩下我,和眼前的這片白色大地。 我伸手從雪地折了一小片晶瑩透亮的冰,不加思索地便放進嘴裡咀嚼,模仿身旁天真無邪的小女孩 Ava,用最直接的方式來品嚐南極的滋味兒。 僅是這短暫的幾分鐘時間,我感覺身心似乎皆得到了洗滌;那一口沁人心脾的極地純冰,瞬間便化成了從我身上所蒸發出來的縷縷白煙,以另一種形態,重新回歸到眼前這個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冰雪世界。人生有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感動,但我從來沒有經驗過如此純粹的形式;它來得是那麼地突然,消失的速度也飛快 …

繼續閱讀 “【南極】涅克港 Neko Harbor & 天堂灣 Paradise Bay"

富豪的家訓

2015-05-16_15-21-37能夠以「旅行」為業,對許多人來說,是件聽起來極為浪漫的事。這大概也說明了為什麼每年有如此多的人投入領隊、導遊的國家考試,我猜,多數人大概都是覺得「玩」還可以有錢領,豈不是件相當爽快的事?
 
就某種程度上來說,領隊、導遊的工作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蠻爽的。帶團出國搭飛機不用錢,吃不用錢,住不用錢,玩不用錢;繞了世界一圈後,還可以靠豐富的閱歷在人前大肆吹噓,彷彿成就了一番什麼了不起的事業。
 
遊遍世界和擁有世界觀,完全是兩回事。一個人的足跡就算延伸的再遠,如果無法在過程中獲得感動、靈感,並將這些啟發醞釀、轉化為能夠改變自己、改變他人、甚至是改變世界的力量,那走得再遠,又何益之有?
 

繼續閱讀 “富豪的家訓"

Sorry,但我不愛小確幸

Diamonds --- Image by © David Selman/Corbis

前幾日和一個友人聊天,不知道是否是因為讀了我那篇「乾杯」的文章,他突然一改往日的豪情壯志,反常地向我細數起生活中的小確幸來。
 
「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多愁善感?患了偽文青病?」我見機不可失,趁機揶揄地問道?
 「你這爛人,整天美啊、青春啊、感動啊… 的掛在嘴邊,居然不懂生活的小確幸?」友人不示弱地反駁。
 

繼續閱讀 “Sorry,但我不愛小確幸"

為活著乾杯!

whisky
每回與新認識的朋友聊天,當他們知道我的職業後,大概最常接著被問到的問題,便是在我所造訪過的地方中,那裡的印象最深刻?那裡最好玩?更誇張一點的,還有問什麼時候要出書?
 
「出書?關於這些地方的一切,我全是從書上讀來的,而且還不只一本;既然已經有了這麼多人針對這些地方著書,應該是沒有必要逼我也去出一本。再說了,就算是真的逼我,我也擠不出東西來。」
 

繼續閱讀 “為活著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