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以四艘從俄羅斯財團買來的河輪創辦 Viking Cruises 的 Tor Hagen,如今是身價估計約 24 億美元的世界千大富豪;他私人持股四分之三的 Viking Cruises 在經過 22 年的經營後,如今已是擁有 78 艘船舶、9,000 名員工、市值高達 34 億美元的傑出企業。
54 歲以 800 萬美元創業的 Hagen(其中 250 萬是向朋友借貸),在作風相對保守的旅遊產業靠著他獨特的經營哲學和理念,讓 Viking 在二十年間市值足足翻了 425 倍。因此這個自稱“熱愛風險”的郵輪大亨崛起的故事,傑夫當然也不能錯過。
年逾半百孤注一擲,豈料創業三年便罹癌
人在功成名就以後,過往所經歷的各種磨難或轉折,通常都會被形容為是為日後成功所鋪下的基石。但成者王,敗者寇;這些白手起家的創業家們的故事之所以吸人入勝,往往不是他們吃了些什麼苦或經歷了什麼起落,而是他們在面臨人生重大決策時如何克服對未知的恐懼和不安,然後一路披荊斬棘地朝著目標勇往直前,無怨無悔。
如果五十歲的時候身上有 550 萬美元,我會有全部用來創業的本領和膽識嗎?如果事業才剛起步就罹患癌症,我也能夠不改其志地為了實現夢想而持續奮鬥、不懈努力嗎?長期生活在安逸環境的我,有做夢的勇氣嗎?
答案,大概會非常令人氣餒;如果五十歲時能有 550 萬美元,傑夫大概就會心滿意足地隱居山林,過與世無爭的悠閒日子。這說明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縱使心裡不甘平凡,但不論是本領還是膽識,都不具備出類拔萃的過人水準。
哈佛 MBA 畢業,並且曾在麥肯錫顧問公司工作過的 Torstein Hagen,不論是思維或是見識,當然不會和生活在溫室的傑夫一樣貧瘠;也正因為有了職場這一段和船舶運輸業相關的顧問和經營經驗,才催生了他之後創辦 Viking Cruises 的念頭。
Hagen 出生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郊區的尼特達爾(Nittedal),他的父親是一名會計師,14 歲時,Hagen 跟隨他的腳步,在一家木工廠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他從挪威理工學院畢業後,便前往美國攻讀哈佛大學的 MBA。
從哈佛畢業後,Hagen 進入了麥肯錫就職,他幫助 Holland America Line(荷美郵輪)在因油價飆升所造成的經營危機時刻避免破產的命運。他的建議是:出售有利可圖的貨運業務,並利用所得款項來改善陷入困境的郵輪公司。這是一次正確的決策,1989 年,荷美的郵輪業務以 6.25 億美元被 Ted Arison 的 Carnival 集團收購。
在 33 歲時,Hagen 充滿自信地向一家名為 Bergen Line 的挪威航運公司提出了一項計劃,並被聘為該公司的 CEO。他讓這家企業改善盈利的方法是,解雇大量的工人並且賣掉許多船隻,公司的總部面積也從原來的五層樓縮減到只剩下一層。
1980 年,Hagen 接任該企業旗下子公司 Royal Viking Line 的 CEO 工作。1984 年,他在私募股權公司 J.H. Whitney 的幫助下,以 2.4 億美元準備向 Bergen Line 收購這家他已經經營了四年的子公司。而就當這筆交易幾乎要敲板定案的時候,有天他卻突然在電視上發現有一家不知道從哪裡出現的競爭對手 Knut Kloster 宣佈將買下 Royal Viking Line。
Hagen 於是就這麼看著 Royal Viking Line 的營運日益惡化。 1994 年時,他同意幫助其改善財務狀況,以便換取收購該公司的機會。他在美國發行了 3 億美元的垃圾債券以作為收購交易時所需的資金,但最後 Royal Viking 的業主拒絕了 Hagen 的收購提案。
在收購的希望落空後,同年稍晚,Hagen 試圖說服其中一家大型郵輪業者出資購買這家經營不善公司的債券,以便進一步取得實際控制權並且指派他擔任 CEO 角色。但那個計劃也沒成功,最終 Royal Viking Line 的船隻被賣掉並以新的品牌名稱經營,只留下了舊的品牌名稱供感興趣的企業申請。
傳奇,從一連串挫敗中開始
除了試圖收購 Royal Viking Line,Hagen 也同時進行著另一項計劃。他和其他幾位投資者以 1.57 億美元積累了荷蘭航運公司 Royal Nedlloyd 的 27% 股權,他們打算嘗試著名的企業狙擊手,華爾街狼王 Carl Icahn 式風格的收購方式。再經過一場市場派與公司派的激烈股權爭奪後,以借貸來的資金購入股票的 Hagen 在收到某次追繳保證金的通知時,明白已無勝算,因此黯然退場。接著他把剩下的資產拼湊起來,投資到像俄羅斯天然氣(Gazprom)這樣的股票上,這筆投資的價值在三年間增長到 550 萬美元。 1997 年,憑藉著這筆錢,再加上從兩位朋友那兒借來的 250 萬美元,Hagen 手中的資金足夠向兩名俄羅斯大亨手中購買四艘河輪。 這當然不是他心心念念的洋輪事業,但這是他當下唯一負擔得起的。
維京的傳奇,便是從這一連串的挫敗中開始。
在 Viking Cruises 成立的頭一個十年間,其一直都處於邊緣地位。 美國 911 恐怖攻擊重挫了休閒旅遊產業,其嚴峻程度甚至讓 Hagen 考慮向 Carnival 當時的 CEO 阿里森(Micky Arison)申請 2,000 萬美元的貸款,但由於律師們對貸款的細節有所議論,因此這筆貸款最後並未發生。而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則使 Hagen 陷入了困境。在最急迫的時候,他同意以 1.3 億美元的估值將公司的多數股權出售給荷蘭私募基金 Waterland。但所幸談判的過程一直僵持不下,在五個月後,業務的情況好轉,改善的程度已經讓哈根能夠取消售股的交易。不僅如此,他還將公司少數股東的股份全部買斷。(當時把股份賣回給 Hagen 的股東,大概會很後悔這個決定吧!這可是一筆可以翻 425 倍的投資呢。)
那麼,是什麼拯救了 Viking 的營運?答案是 Hagen 過人的營銷技巧。他用旅遊文宣簡冊塞滿美國中產階級和老年人的信箱。他告訴他們,搭船遊覽是欣賞歐洲的新方式,在那裡你只需要打開行李一次,便可以周遊列國。雖然許多郵輪公司因為擔心會疏遠協助銷售大部分船票的旅行社,因而不願意過度採用直接郵寄文宣品給末端消費者的行銷方式,但 Hagen 卻毫不猶豫地這麼做,因為他希望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去刺激、產生需求。 自 2000 年以來,Viking 花費了 15 億美元用於行銷,並且組建了一個擁有 3,700 萬戶家庭的數據庫。
2012 年的一個星期六,Hagen 在倫敦與他的朋友,銀海郵輪的業主列斐伏爾(Manfredi Lefebvre d′Ovidio) 共進午餐,並且透露他打算回歸 Ocean Cruising 的意圖。 Lefebvre 出生於羅馬,因此建議Hagen 找義大利的造船廠 Fincantieri 洽談。 三天後,來自造船廠的八名男性出現在 Viking 位於瑞士巴塞爾(Basel)的辦公室。Hagen 當時手上的資金不足,Fincantieri 則是急需生意;結果由義大利政府所提供的融資佔船舶成本的 96%,每艘的造價則為 3.4 億美元。
熱愛風險的賭徒性格
成功,沒有偶然。雖然運氣有時候確實會影響一個人不論在職業生涯或是投資績效的表現,但只憑運氣就攀上巔峰的故事,只有在杜撰的小說情節裡才有可能發生。
“I love risk. I really do.”
Torstein Hagen 坦誠自己是個熱愛風險的人。他的成功,奠基於他年輕時在郵輪產業的相關工作經歷、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對承擔風險的過人膽識。這裡頭,當然也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如果 2008 年的金融危機他把多數股權賣給了荷蘭私募基金 Waterland,今天大概也不會有什麼維京傳奇可以聊;如果他沒有進麥肯錫工作並且因此和郵輪產業結緣,也許連 Viking Cruises 都不會問世。
但他沒有敗給成功前一連串的挫折,最終寫下了屬於自己的維京傳奇。
Hagen 接受 Forbes 記者採訪時提到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是 Robert Townsend 的《Up the Organization》,書裡面有一句他特別喜歡的句子:
Excellence – if you don′t do it excellently, don′t do it at all.
無時不刻都將“卓越”二字掛在心頭、放在嘴邊,於是就成為了 Viking 的企業文化核心。
每天只能靠莊子的句子排遣煩悶的傑夫,也只有在透過閱讀與仰慕的榜樣和企業家“神交”時,才能勉強讓胸中的熱情繼續燃燒,減緩傳染性極強的平庸侵蝕心靈的速度。
當七十六歲的 Hagen 還在書寫傳奇的此刻,才四十歲的我又怎麼可以放棄任何卓越的念頭;進入只求獨善其身的階段?
不管最後能不能成為像 Torstein Hagen 一樣的億萬富翁,每一個人都應該勇於去追求夢想和極限,因為只有那樣才能夠為自己的人生留下傳奇和回味無窮的記憶。
故事,也同樣地必須從拒絕平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