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第一次坐船旅行的旅客,在出發前最常詢問我的一個問題,便是「搭郵輪會不會暈船?」 Well,這個問題其實因人而異,拿傑夫自己來說,有幾次曾因身體欠安,而有過暈車的經驗,但暈船,我則是從來都沒有過。 主要的原因倒不是我不怕風浪,而是現代的郵輪不分噸位,幾乎都配備有像魚鰭般的 Stabilizers 裝置,因此大幅度地降低了航行過程中所會產生的晃動感。 可我也曾遇見過那種一上船才頭一天便開始暈船的團員,亦即身體完全禁不起任何輕微的晃動,如果是像這類體質的人,通常坐完一次後,大概就不會想再搭船了。
下個禮拜便要和喬大一同前往法國隆河搭乘 AMA Waterways 的河輪,而這回的航行主題恰好是「酒」,對最近睡前總是要喝點黃湯才能睡得安穩的傑夫來說,沒有比這個更讓人期待的了。 之所以會在這裏提到 River Cruise,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於怕暈船的人來說,河輪旅行是最適合不過的選擇,因為在河流上航行極為平順,不但兩岸的風光怡人,還能夠深入許多一般套裝旅遊行程不會造訪的鄉野小鎮,體驗道地的當地生活及文化。
法國隆河行程結束之後,十二月的重頭戲便是籌劃了足足一整年的南極之旅。之所以會特別撰寫這篇和暈船相關的文章,便是為了南極之旅中,那段穿越德瑞克海峽(Drake Passage),被人稱作 Crossing of Life,為時達兩天的海上航行。 即使是從沒暈過船的傑夫,也不敢小看德瑞克海峽,因為這是全世界最惡名昭彰的水域,僅管也有人曾經遇過風平浪靜如同在湖上航行的情況,但運氣總有用完的時候,要來回兩次穿越這波濤洶湧的海峽,若不事先做好準備,只怕要吐得不成人形,因此我特地去搜集了一些預防暈船的方法,好讓自己從未暈船的完美記錄,能夠延續下去。
一般最簡易的方式,便是在航行前服用暈船藥。在二次世界大戰被廣泛使用的 Dramamine 是船上醫務室通常會提供給暈船乘客的藥物,若是真害怕暈船的旅客,也可自行準備藥效更強的 Melcazine ( 處方籤用藥,知名品牌如 Antivert、Antrizine、Bonine、Meni-D…等 )。另外防暈貼片如 Geygy’s Scopoderm 或 Transderm Scop 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些暈船藥可能的副作用通常包括口乾、視線模糊、暈眩、或排尿困難…等等,症狀輕重因人而異。
除了服藥,也有其他減輕暈船症狀的方法,例如在感到船身晃動時,可以在甲板或走道上前後地走動,以便讓身體習慣航行時的晃動感。這個方法被稱為是 Getting Your Sea Leg,因為人的膝蓋便像是船的 Stabilizers,一種另類的避震器,能夠平衡航行過程中所產生的晃動。
另外一個方法,是到甲板上去吹風,呼吸新鮮空氣(這是暈車時最有效的疏緩方式之一),若是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時,則可喝點柳橙原汁或檸檬汁,來減輕不適感。
而暈船時最重要的,便是避免過度飲食。當有暈船症狀出現時,應盡量不要吃得太多,導致血液集中在腸胃,反而加劇了暈船的程度。
而對於真的暈到受不了的旅客,船上的醫生亦能提供打針注射方式來減輕暈船時的不適感(但需支付額外費用),但通常該藥劑會讓人產生昏昏欲睡的副作用,因此若非情節嚴重,一般不建議旅客注射。
而最不傷身的方法,便是服用薑糖或薑茶(通常船上皆會準備薑糖供乘客取用)。一般只要半個茶匙分量的薑糖沖泡熱水飲用後,便能有八個鐘頭左右的時間能夠得到疏緩的效果,而這也是傑夫搭船時最常建議團員在一開始感到暈船時採用的措施。
治暈船的偏方很多,但比較有效的不外乎上述這幾種,雖然希望這次的南極之行可以不要暈船,但為了安全起見,我還是乖乖地在啟航前便服用暈船藥,好在最佳狀態下,完成這次穿越德瑞克海峽的人生航行。
2014/6/20 新追加一項經團友分享的新鮮治暈妙招
有一位體質極易暈船(或機、或車、或任何會晃動的交通工具)的上海團友日前來台時,告訴我在那趟南極時所嘗試的妙招,後來經他親身實驗後,效果異常出色;故建議我下回前往南極時不妨一試。
這妙招僅需使用一項極簡單的道具:耳塞一個。 然後在感覺到晃動開始時,將其中一隻耳朵給塞住,據說便會中和掉因耳內失衡所產生暈眩噁心感…
下次遇上十級浪時,傑夫就來試它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