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頭一回在行程表上看到莫奈姆瓦夏 Monemvasia 時,心裏的頭一個反應是,希臘都去過那麼多回了,怎麼就從沒聽這個小島的名字? 於是開始上網搜尋這個小島的相關資訊,專業的旅遊書(LP、Frommer’s)裏對它的介紹篇幅都相當地有限,維基上的介紹看起來也不怎麼吸引人,網友的部落格更是把它形容的像是個荒涼的廢棄山城,只有一篇由希臘網友在一次旅行中所記錄下她對莫奈姆瓦夏這個城市的遊記讀來稍有深度。 於是我對喬大哥說,這次行程中我最擔心的地點,大概就是這個海上石城,因為我實在沒有概念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更別提要怎麼向團員作有深度的導覽了。
但我的憂慮事後證實完全多餘,這個地方和聖托里尼、米克諾斯這些希臘極富盛名的浪漫小島一樣,城市本身所散發出的魅力便已足夠讓人沉浸其中,穿過石城唯一的入口,一條由岩石所堆砌出來的通道,便猶如穿越了一條時空迴廊,在城門石廊的另一頭,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拜占庭風格的石造房舍分列在蜿蜒的鋪石小徑兩側,令人目不暇給的各類幽趣小店和商店主人們為了吸引遊客目光而費思巧心設計的櫥窗展示便藏身在一棟棟中世紀風格的石屋裏;莫奈姆瓦夏不但是個有著千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還是個讓人驚艷的購物天堂(這裏沒有名牌店,也沒有俗氣的T-Shirt館,大多都是讓人逛了能心懭神怡的幽趣商家)。 穿過石廊不久,都還沒能來得及做深入的講解,大夥兒人便已不耐煩地想要快點解散,好各自去探索這個隱身在巨石內,彷彿時光錯置的海上桃花源。 這時我突然想到一句用來形容莫奈姆瓦夏真的是再適合不過的成語,這裏真的是別有洞天!
如果你查詢維基百科,會發現莫奈姆瓦夏除了是海上石城的名字,在經過2011年的市政重劃後,它目前也是包含了五個鄰近小鎮的行政區正式名稱,面積有947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4千人…。 這些和我們所真正要造訪的海上石城沒有太大的關係,某種程度上還容易產生誤解,因此維基百科拿來參考就好,冰雪聰明的傑夫馬上決定捨棄維基上的資訊,改以民間野史來做為介紹莫奈姆瓦夏時的主要架構。
莫奈姆瓦夏位於希臘境內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e)的拉科尼亞州(Laconia),目前島上所登記的永久居民只有8個人,其餘的皆是在島上做觀光客生意的商家和伙計。(註:這是LP所提供的數字,刻意少報人數好增加故事的張力;實際上在十五世紀全盛時期時莫奈姆瓦夏島上的居民多達5萬人,今天則只剩下不到50人還住在上頭…) 整座島從遠處望去便像是顆被放置在海上的巨石,因而得名「希臘的直布羅陀」或「希臘的聖米歇爾山」。 稱它為直布羅陀,是由於它位於當時東、西地中海間貿易往來的主要航行路線上,稱它為聖米歇爾山,則自然是因為它的獨特外觀和地理條件了。
莫奈姆瓦夏在字面上,是希臘文「單一入口」的意思(Mone = Single, Emvasia = Entrance),其最初本與岸上的陸地相連,但在西元四世紀時一次劇烈的地震後,與內陸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小島。 到了六世紀,當時的拉科尼亞居民(Laconian)為了躲避蠻族的侵略而搬遷至這座只有一處進出口的天然屏障,並沿著岩山的四周築起了城牆及一條連接小島與內陸的木造吊橋;海上石城莫奈姆瓦夏的發展便是約略從這個時候開始。
一般顯少有台灣的旅客會到此處來旅遊,若不是因為郵輪安排停靠這個地點,傑夫這輩子大概也不會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如此值得前往。 莫奈姆瓦夏沒有可供郵輪停靠的大型碼頭,因此船隻需下錨在臨近的海上然後再以泊船(Tender)的方式來運送乘客上岸觀光。 泊船停靠的地點便是當地的小型碼頭,位於堤道的中間,由此處步行前往至石城約需15~20分鐘,但亦有當地巴士可以搭乘(1歐元),每30分鐘一班由老城城門口發車,沿途停靠碼頭、傑費拉Gefyra鎮…等站,因此下船後可以沿著海岸散步走到老城,回程時再搭乘巴士返回泊船搭乘處(Marina 站)。
這個地點不需要安排遊覽車(除非打算安排前往附近的斯巴達 Sparta 和米斯特拉 Mystras ),也不用僱當地導遊(一進到石城後客人一下全跑光,故事是要說給誰聽?),因此是一個操作起來相當容易而且也很討喜的行程。
莫奈姆瓦夏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歲月中,有過繁榮、風光的日子,也有過被侵略、殖民、和被遺忘的時候。從蠻族、海盜的頻繁騷擾、到十三世級成為拜占庭屬地,十五世紀落入威尼斯人手裏,十六世紀時又被土耳其人在圍攻了三年之後奪下這座海上石城,十七世紀威尼斯人又擊敗土耳其軍隊重新佔領莫奈姆瓦夏;它在中世紀時對於正崛起的海上強權所具有的重要性由此不難想見,雖然充滿了紛擾,但那卻也是它最風光的一段歲月。 今日莫奈姆瓦夏石城內經人為刻意重建修築所復原而成的美麗中世紀古鎮風光,是人們對於過去那段輝煌歲月的追憶和依戀下所催生出來的產物,這個一度乏人問津、滿目荒涼的岩山棄城,在富商大賈主動出錢投資與當地政府與居民的支持下,這塊海上的巨石終於再度有了生命。
石城可分為上城和下城兩個部分,重建的重點適當地集中在下城,建築風格則完全比照中世紀石造房舍的樣式來加以進行修復,城內無法行車,因此除了人力外,就只能靠驢子來搬運貨物。 位於懸崖上的廢棄城堡和聖智慧教堂(Ayia Sophia / Holy Wisdom),是上城較有看頭的景點,視野也佳,其餘剩下的則大多都是些斷垣殘壁。通往上城的階梯就在下城大廣場上的一角,階梯旁設有清楚的標示,因此並不難找,但要爬到山頂可也要消耗掉不少體力,但山頂的視野極佳,所以若是和傑夫一樣是個不大熱衷血拼購物的人,則可以在稍微瀏覽下城的風光和商店後,便動身前往那迂迴曲折的階梯朝懸崖上的上城爬去。 (上回因為陪丘奶奶在咖啡廳裏聊天,所以沒能上到山頂去,實在可惜,這次五月份的二度再訪我可不能再偷懶呆坐在咖啡廳裏上網了。)
莫奈姆瓦夏同時也是希臘詩人 Yiannis Ritsos 的出生地,因此在城門的左側一旁便能看到這位詩人的半身銅象。Ritsos 被認為是希臘二十世紀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並曾經 9 度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可惜全數盡墨。
“I know that each one of us travels to love alone,
alone to faith and to death.
I know it. I’ve tried it. It doesn’t help.
Let me come with you." – Yiannis Ritsos
不論是詩人的莫奈姆瓦夏或是古意盎然的莫奈姆瓦夏,這座海上石城擁有讓人一瞥驚豔的豐富內涵。 在咖啡店天台上和 Olivia 欣賞著遠方的天和海,在莫奈姆瓦夏的短暫停留,我留下了難忘的美好回憶;心中也很清楚無需相隔太久,我便會再次回到這個地方來,在同一家咖啡店的同一個天台上,看著同一片天空和同樣的那片海。
莫奈姆瓦夏,嘸來嘛沒塞。
(註:台語不來也不行的意思)
‧
【相關資訊】
莫奈姆瓦夏官方旅遊局網站:http://www.monemvasia.gr/

















好讚的地方!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