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和一個友人聊天,不知道是否是因為讀了我那篇「乾杯」的文章,他突然一改往日的豪情壯志,反常地向我細數起生活中的小確幸來。
「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多愁善感?患了偽文青病?」我見機不可失,趁機揶揄地問道?
「你這爛人,整天美啊、青春啊、感動啊… 的掛在嘴邊,居然不懂生活的小確幸?」友人不示弱地反駁。
「我不是不懂生活的小確幸,而是更渴望那些能撼動心靈的大幸福。」
「撼動心靈?你的野心也太大了點…」
「如果連許願或立定志向都只能用小確幸的標準,那人生簡直太沒意思了。」
「所以你看不起小確幸?」
「Sorry,但我真的不愛小確幸。 因為追求大幸福的過程,勢必充滿了數不清的艱難和阻礙,需要全神貫注地不斷往上爬,那裡分得出心思享受小確幸?」
「人生苦短,你不是很清楚有錢不一定快樂的道理?」
「這句話有嚴重瑕疵,有錢雖然不一定快樂,但沒有錢也不一定就快樂;既然錢和快樂不能直接劃上等號,那為什麼又要把錢和不快樂綁在一塊兒來談?」
我猜想這位友人大概是最近事業發展沒有預期中順利,因此重新檢視了自己的人生,然後改以生活中的小確幸來為自己取暖。 我倒不是沒心沒肺,但比起「失敗者聯盟」,我更想加入「復仇者聯盟」或是「勝利者聯盟」。如果是一支每次比賽都志在參加,不在乎輸贏的隊伍,那要實際取得勝利的機率,簡直微乎其微。
當一個人的生活中有越多的小確幸,他就離追求卓越和傑出的道路越遠;因為對那些正在攀爬生命高峰的人們來說,唯一的幸福感,來自於征服實踐理想過程中的種種不同阻礙。 我並不是厭惡簡單、平凡的生活,只是心裡很清楚,當我開始擁抱小確幸時,大概就是放棄自己也有成就不凡的可能性;用比較直白的話來講,就是跟許多人一樣,都認清「現實」了。
但我們所認清的「現實」究竟是什麼? 情況有嚴苛到必須以「放棄理想」去加以妥協? 又或者只不過是對伴隨著「理想」而來的龐大壓力感到恐懼,或者毫無頭緒,因此選擇了擁抱「現實」來逃避失敗的恥辱?
我很討厭那種一坐下來就滿口奮鬥、努力的人,因為我從很年輕時就屬於那一類型,成日勸戒朋友、兄弟們道「那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豈知十幾年光景過去,那些曾耐著性子聽我長篇大論的,包含我自己在內,竟沒一個出人頭地;反倒是那些日子過的瀟灑隨性的,意外混出不少名堂來。 從此一現實中,我深刻地領悟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說得再多,聽得再多,一個人若沒有能激起他去努力的理由,旁人再怎麼慫恿、勸誘都沒有用。
既然把「努力」掛在嘴邊不會產生效果,那「人生」會因為吃了一頓美味的下午茶或是搭捷運時旁邊坐了一個大美女就變得「幸福」起來嗎?
知足常樂,是件好事;但年紀輕輕便接受平庸、厭惡改變,絕不會為生命帶來任何高潮。 不管生活中有再多的小確幸,也無法累積成當一個人用獨有的方式去完成自己時,所獲得真正的「幸福」感。
人是一種很有趣的生物,不但擁有欺敵的能力,也有強烈的自欺傾向。如果眼前分別有一百顆假鑽石和一顆真鑽石,而你可以自由選擇拿走一百顆假的或只取那一顆真的,我想應該所有人都會選擇一而不是一百。
幸福的選擇題其實和鑽石也無太大差異,但出乎意料地,你會發現幾乎大多數人都選擇了一百而不是一,因為他們心中深信不疑,真鑽石在這世上根本不存在…。
偶爾,也請為了能「活得精彩、不凡」而乾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