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酒萊,對許多台灣的消費者來說,並不算陌生;就連開小黃的運將被問到有沒有聽過薄酒萊時,也都表示覺得耳熟,搔頭抓耳地努力回想自己究竟是在那裏聽到這種酒的名字。 成功的行銷,讓薄酒萊在台灣打開了市場,甚至一度造成風潮;但台灣人的熱度通常能維持的時間不長,推廣這類售價低廉的葡萄酒商,也沒有烈酒商那般雄厚的行銷費用和資源,因此薄酒萊的名字雖然是家喻戶曉了,但薄酒萊是什麼樣的酒,卻有不少人和運將一樣,一知半解。
這次的南法旅行,沿著隆河一路向南航行,該航次的主題,恰好便是 Wine Cruise;而十一月,則是每年薄酒萊新酒上市的月份,因此這次旅行被我所飲入肚的薄酒萊,數量超過我這一生飲用它的總和。(因為在這之前,我只聽過薄酒萊,卻從來沒有喝過…)
薄酒萊,對許多台灣的消費者來說,並不算陌生;就連開小黃的運將被問到有沒有聽過薄酒萊時,也都表示覺得耳熟,搔頭抓耳地努力回想自己究竟是在那裏聽到這種酒的名字。 成功的行銷,讓薄酒萊在台灣打開了市場,甚至一度造成風潮;但台灣人的熱度通常能維持的時間不長,推廣這類售價低廉的葡萄酒商,也沒有烈酒商那般雄厚的行銷費用和資源,因此薄酒萊的名字雖然是家喻戶曉了,但薄酒萊是什麼樣的酒,卻有不少人和運將一樣,一知半解。
這次的南法旅行,沿著隆河一路向南航行,該航次的主題,恰好便是 Wine Cruise;而十一月,則是每年薄酒萊新酒上市的月份,因此這次旅行被我所飲入肚的薄酒萊,數量超過我這一生飲用它的總和。(因為在這之前,我只聽過薄酒萊,卻從來沒有喝過…)
薄酒萊 Beaujolais,是法國葡萄酒的一個重要產地之一;在法國種葡萄,學問極多,不同的地區各有不同的規定和限制,而特定地區所產的葡萄酒,便是以其所在產區來加以分類,像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波爾多Bordeaux、勃艮第Burgundy、隆河Rhone、羅亞爾河谷Loire Valley…等等。 薄酒萊產區位於勃艮第和里昂之間,主要產出為紅酒,但通常各家酒莊也會小量生產一些白酒和帶氣泡的玫瑰酒來銷售。 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是薄酒萊新酒 Beaujolais Nouveau 上市的日期,法國南部的許多餐館也會相應推出不同酒莊的薄酒萊新酒,供上門的主顧們飲用。 而薄酒萊的酒與其他產區最大的差異,便是口感上較為淡雅,不若波爾多的濃烈,因此大多新裝瓶後不久便飲用,此外由於不易喝醉,故薄酒萊亦是一種可以從早喝到晚的紅酒。(有些 Full-bodied 的紅酒如波爾多,午餐喝個幾杯下午便昏沉沉,沒法兒工作,但喝薄酒萊就較少這類問題)
傑夫雖然在恩客高雄郭董的訓練之下,開始貪圖杯中物,並享受起微醺上床的愉悅感,但對於「品酒」這件事則仍然是沒有多大的興趣,反正只要下口柔順,喝了以後能眼紅紅、臉紅紅的,對我來說都是好酒。 至於薄酒萊產區所使用的葡萄種類 Gamay 和 隆河產區的 Syrah 究竟差別在那裏,我也是聽過便忘;反正酒過三巡以後,以台灣人的武勇,都是整瓶直接拿起來“栽”,喝掛以後就直接回房。 (上回在公主郵輪,便曾創下六個人喝掉十瓶紅酒的誇張行徑…)

AMA Waterways 所安排的 Beaujolais 品酒行程,於我來說其實挺無聊的,因為老外講解時總是過分的仔細,而且完全無視於我們臉上乞求快點結束的眼神,逕自長篇大論地講解土壞、葡萄種類、採收方法、釀製過程、特色…;好不容易一個酒莊結束了,下一個又是同樣的程序。我的天啊,老外喝酒也太麻煩了,這用耳朵來品酒的方式,果然不適合個性海派的台灣郎。
好在除了酒莊品酒之外,也有到山城小鎮觀光的人性化安排,蜂蜜色土磚所堆砌而成的石造民房錯落在山間河谷之上,不論巷裡巷外,各有一番景緻;漫步其中,眾人總算是得了個通體舒暢、心神俱爽。
我回想著稍早在酒莊裏因為心情不穩定而大吼大叫的拿破輪(這次同行的其中一名精神有點狀況的團員),他被禁錮住的心靈,會有得到解放的一天嗎? 他這般似瘋非瘋,似傻非傻的精神狀態,有天又會不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喬大、陳醫師、乾媽還有我的苦口婆心,他真的又能聽得懂嗎? 我代替不喝酒的拿破輪乾掉他面前的紅酒,半瞇著眼用迷濛的神氣瞅他;他突然間大笑了起來,直誇我好可愛,像牛頭梗。 我呆了半餉,正經地收起了笑鬧的表情,害怕再胡鬧下去他會當真,從此把我當成他以前最喜歡的那條小母狗來愛護。
11月的南法,我與拿破輪一同站在披著深秋的薄酒萊山城,聽他反覆背頌著前晚乾媽教他的那句成語。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他念茲在茲的,是喬大;我心裏頭掛念的,則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