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月便一直鬧水荒的台灣,總算是熬到了梅雨季;但雨還沒開始下,所有人便被新聞報導裡「致災性」梅雨的字眼給弄得神經緊張。
僅管接連著幾天下雨,但台北似乎不在受災區的範圍內;而外頭濕淋淋的天氣,則讓原本週末便極少外出的我,有了更充分的藉口整天窩在家裡聽音樂、閱讀、腦力激盪、寫作、整理雜物、看老電影…
認識自己,是件極要緊的事情,但如果稍微留心去觀察,會發現網路時代的資訊洪流已經將人們的生活方式給徹底顛覆。 不知是從何時開始,一人分飾多角成為了普遍的現象,Facebook 上的你,Instagram 上的你,LinkedIn 上的你,辦公室裡的你,一個人在家時的你… 這些分身可能都是你,但也很有可能其實都不是你,而是你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模樣。
也許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至少,這是我對自己的感受。 不論我再怎麼嘗試,也無法赤裸地將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或私生活公開與人分享。在不同場合中的形象,也都會視情況去加以調整,該正經的時候正經,該頑皮的時候頑皮,長年的訓練讓我對於在角色之間切換毫無困難,但也讓我更明白,這些角色,都是我,但也都不是我。
比方說,我經常會給辦公室的同事或業界的友人鼓勵與建議,特別是在他們感到猶豫、挫折的時候。在某些曾經收到我溫暖字句的朋友眼中,我大概會是個樂觀開朗的「陽光大叔」,待人親切隨和,充滿熱情又沒有脾氣…
但,那並不是我。
我可以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沒處理好就擔心地睡不著覺,可以因為客戶一通口氣不是很好的電話就悶海愁山鬱結滿腔,可以因為五十塊銅板掉進水溝而怨自己怎麼會這麼不小心,甚至檢討出一套新的取銅板流程和水溝警戒範圍,以避免再有銅板掉進去…
我想說的是,不管我在他人眼中如何樂觀積極,生活中仍然有會許多讓我感到不快樂的事物;甚至有些根本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但偏偏就會踩到那幾條我無法忍受的線,接著便和巨人浩克一樣,一怒變身成為失去理智的「陰暗大叔」。
所以沒有 PO 在臉書上的,是我如何每個週末從一醒來便為自己尋找今天應該要快樂的理由。一杯瀘掛式的咖啡不加糖,磅秤上變少的迷人數字,Eric Clapton 的精選輯,濕度降到 50% RH 那只新買的防潮箱,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還有七季的 Mad Men 仍排程等著被下戴…
這感覺起來比較像我,但一週只有兩天是這樣生活,因此恐怕也不能說這就是最真實的我。
人生本就是由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所摻雜交織而成,因此當你看到一個行為舉止很「假」的人時,倒也沒有必要去嫌惡批評,因為我們其實也沒有多「真」,只不過是火候掌握的較好,「假」的很真罷了。
記得是在一齣美劇裡偶然聽到這樣的一句台詞,因為相當有感,於是便趕忙拿筆抄寫了下來。
“Anyone can be cynical. Dare to be an optimist."
難道不是嗎?生活週遭圍繞著我們的,全是憤世嫉俗的批評與嘲諷,開小黃的司機有好多人好多事要罵,大樓的管理員伯伯有好多人好多事要罵,你的同事要罵,你的主管要罵,你的朋友要罵,你的父母要罵,你的兄弟姐妹要罵,你自己也有一堆鳥事想要找人罵…
像是得到啟發般,那句簡短的台詞讓我突然明白,要嘲笑世上的事很容易,但真正勇敢的人,會選擇用正面的態度去思考、解決問題,而不是成天高談闊論、憂國憂民,卻除了一張嘴之外,再沒有其他作為。
憂國憂民,麻煩就去救國救民;成天光是罵,也不會因此得到救贖。
而當有人無情地否定你的夢想和計劃時,別忘了,他們多是和現實妥協的 Cynical…
Dare to be an optimist. 你的生命就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