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百人探險船舶的痛點:後勤作業難度翻倍
也許是習慣了其他探險郵輪品牌在出發前會提供完整的旅行資訊吧,當我得知登船當天的包機有三個架次,然後必須前一天抵達智利聖地亞哥飯店才能向服務台確認分組組別和包機班次時,心裡不由得嘮叨了幾句,雖然隔天一早橫豎都是搭乘船公司所提供的巴士前往機場,但最早一批旅客從飯店出發的時間是凌晨三點多,最後一批是六點多,兩個班次出發的時間相差三個小時,我一直到確認台灣的團體是被分在五點多的組別後,才稍微喘了一口氣。
不管如何地為載客五百人的探險船舶粉飾,其在南極的操作難度上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比二百人以下的船舶順暢。單是從飛往登船地點的包機來說,一般使用的機型為 Airbus A321,該機型可載客人數約 218 名,亦即操作二百人以下探險船舶的業者一般都僅需一架包機便足以運送所有乘客往返,但操作五百人的業者(除了海達路德,傑夫還真不知道還有那一家)卻需要至少三架包機才足夠。
“會拖到起飛前一天才將去程的包機資訊提供給乘客,會不會是為了避免被分派到凌晨航班的乘客提出更換包機航班的要求,才使出的手段?” 對於包機資訊最後一刻才公佈這件事,我有如此的臆測。
原以為順利確定了包機時間,可以不用三點起床,接下來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豈料下午在飯店 InterContinental 辦理 Check-in 的時候,居然出現船公司將旅客房型搞錯,將整團需求兩張床的旅客,全部安排了一張大床的房型;而且偏偏飯店當下連一間可以換的 Twin 都沒剩。飯店的經理表示其是根據船公司所提出的需求所安排的房間,而船公司所需求的,是除了一間 Twin 之外,其他全部的是 King;我聽聞後不禁出口咒罵「這未免也太離譜,都是怎麼辦事的!?」
雖然最後飯店經理承諾在團體晚餐回來後擠出二間 Twin 給無論如何無法睡在一張大床上的團員,但我對公司負責海達路德作業和船公司對接窗口的信任卻已經被摧毀殆盡。
“連這麼基本的事情都可以出錯,之後的十幾天該怎麼熬下去呢?” 抵達聖地亞哥的這晚,我似乎對接受公司的徵招感到後悔,不由自主地擔心起上船後的各種作業會不會也出現同樣令人不知所措的失誤?
出乎意料的是,在船上的這些日子,反倒成了此行最安生的一段時光。
2. 船上硬體與餐飲超乎預期
也許是行前的期待不高吧,因此在登船後我對於阿蒙森號上的房間和餐飲略微感到驚艷;這裡所謂的驚艷,主要是和海達路德航行於挪威峽灣的其他船舶相比,阿蒙森號的表現明顯要令人滿意許多。主餐廳 Aune 的食物整趟行程吃下來,竟是人人滿意,有些團員甚至連預先準備的泡麵都沒什麼機會吃。隔壁的輕食料理餐廳 Fredheim 雖然送餐速度慢且錯單率高,但安格斯牛肉漢堡的美味程度卻也令人齒頰留香。儘管主餐廳 Aune 因為無法一次容納全部乘客,而必須分為六點和八點兩個梯次晚餐,但從服務人員點菜和上菜的效率來判斷,不但團隊的整合與熟練程度已達一定水準,也發展出一套能夠兼顧變化和彈性的供餐計劃。
原本最令人擔心的吃,意外地獲得最多團友的好評。
阿蒙森號數量最多的主要房型 XT 和 RR,面積雖然不大,但也舒適有餘;特別是浴室的木質地板設計有加熱功能,赤腳踩在上頭時那股從底下暖上來的溫熱,著實帶給我莫名的驚喜。比起許多華而不實的氣派裝飾來,我更容易被這類貼心的設計所感動;服務業喜歡強調的“溫度”,真的是藏在細節裡。
除了浴室的加熱地板之外,房間內倒也無甚特別之處,充足的收納空間、讓人一躺下就捨不得起來的床鋪、多功能的智慧電視、意外舒適的氈毛拖鞋、故意藏在上方櫃子內的煮水壺、牆架上用意不明的三瓶紅酒和牆格上的玻璃酒杯、櫃子下方的 Mini-Bar…
除了暈船、換裝、洗澡和睡覺,我真心覺得大部分的乘客不會留在房間裡面;但很有意思的是,當你待在房內的時候,卻又會舒適到懶的出門,經常一不留神就讓被窩吞噬,陷入甜蜜的夢鄉…
3. The Age of App
原本以為還需要付費(每日 17 歐元)的 Wifi 服務,也意外地提前在今年便改為免費使用;我推測其是為了鼓勵乘客安裝船上用來公佈每日行程和活動組別的 Hurtigruten App 所採取的措施。App 提供的資訊,其實和每天在櫃檯所能拿到的行程表紙本內容無二,但對於傑夫這類偏好以數位方式管理資訊的人來說,卻是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透過 App 來查看每日的活動時程。
儘管目前 App 上所整合的資訊仍相當有限,但隨著各項乘客使用數據的累積和功能的不斷迭代,我相信未來這個 App 無疑會成為乘客在搭乘時最實用的資訊平台和工具。在導入 App 這部分,其實許多大型郵輪業者已經行之有年,只是這股風潮似乎一直還沒吹進 Luxury 和 Expedition 的領域;如今看來,搭郵輪安裝 App 成為基本常識的日子,應該就在眼前了。
由於不知名的原因,阿蒙森號上的 Wifi 網路會導致 LINE 無法正常收發(好的時候少,壞的時候多),但其他如 FB、WeChat 或是網頁瀏覽、email 等卻又全都正常;這導致我懷疑 LINE 被船公司列為管制頻寬的程式之一,否則怎麼會有些人的正常,有些人的不正常,有些時候能發,有些時候又不能發?
這樣的情況,在挪威峽灣那次完全沒有出現過;因此我只能假設阿蒙森號在南極使用的是昂貴的衛星網絡,因此進行了一些控管的措施(個人臆測),如果未來希望在船上也能透過群組發佈或討論事情,出門前記得先安裝 WeChat 或 WhatsApp,因為台灣人賴以為生的 LINE,在阿蒙森號上經常 offline。
4. 南極的海上度假村
在 2012 到 2014 年間曾經四度前往南極的傑夫,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第五次南極任務居然會如此的輕鬆。最主要的原因,是阿蒙森號為了安排船上 500 名乘客登岸活動或是進行小艇巡航,就需要分成 15 個組別,每組約 33 名乘客,每個時段最多安排 3 個組別外出活動,前一批乘客回來後,才能換下一批人外出;換句話說,每天光是要讓所有乘客都出去一次,就要耗掉一整天的時間。
換句話說,除非你是船上的探險隊員或者衝鋒艇駕駛員,否則你每天可以外出放風的次數和時間,就是一次和一小時。我開玩笑對同行的 Jason 說,似乎去海島的度假飯店感覺都比在這裡忙,儘管船上每天都會有不同主題的講座可以參加,但以活動的豐富程度來說,實在和我過去搭乘 Silversea 的體驗相差懸殊;因此我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結論,像阿蒙森號這樣一艘載客 500 名的探險船舶,不管其行銷手段或能力再如何高明,載客 500 人的船舶無論如何不可能提供和載客 200 人以下的船舶一樣的南極體驗。
5. Lite 版探險體驗
那麼,像這樣打了點折扣的南極體驗,有消費者會埋單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把載客 500 名的船舶拿來和載客 200 名以下的船舶進行比較,本身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因為兩者嘗試吸引的通常不會是同一族群的消費者。海達路德會選擇以 500 人的船舶來作為其新船的規格,就表示其認為該市場尚有未被滿足的需求,才會以此作為其發展的主軸吧。
雖然對於第五度前往南極的傑夫來說,這次的體驗似乎不如過去幾次豐富、精彩;但對於絕大多數第一次前往的乘客來說,南極畢竟還是南極,那怕每天只有一次登陸或小艇巡航的機會,也都會是令人終身難忘的旅行體驗。
如果船費的價格可以因為載客人數多了一些而更具吸引力的話,這艘讓傑夫數度產生自己不是去南極出任務,而是去南極“度假”錯覺的舒適探險船,其實也相當適合推薦給想輕鬆征服南極的旅人們。
但如果你嚮往的是和首位抵達南極極點的著名挪威探險家阿蒙森一樣波瀾壯闊的探險體驗,阿蒙森號可能就不太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