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威斗海是欣賞平板冰山(Tabular iceberg)的理想地點這件事,我在過去的幾次南極任務中已經知曉,但沒有預料到的是探險隊長和船長居然計劃要深入海面容易出現大量冰山阻道的水域,然後挑戰前往雪丘島(Snow Hill Island)附近冰層來尋找帝企鵝孵育地。其之所以會做出如此大膽且不合常規的嘗試,主要是因為不久前收到了一則可靠的消息,有一艘探險船 MS Expedition 在 12 月 9 號,也就是大約十天前,成為了第一艘在威斗海看見 A68 冰山的船舶;而這塊估計重達一兆噸的巨無霸(傑夫這會搭乘的阿蒙森號,只有 2 萬噸),此刻恰好橫亙在威斗海的東面,將西面的海域意外地清出了可供船舶航行的縫隙,於是給了心癢難耐的探險團隊們一次創造歷史的難得機會。
雪丘島任務,很遺憾地最後失敗了;但作為補償,我們得以用極近的距離欣賞 A68a 這塊世上最大的冰山。返國後抽空整理資料時,發現自己始終對那天與超級冰山擦身而過的奇遇難以忘懷,畢竟雪丘島未來還是有機會征服(Ponant 的新破冰船),但 A68a 冰山卻很肯定再也無緣得見了(融化分裂,最後消失無蹤),因此決定為其撰文紀念,好好介紹一下這座冰山的身世。
超級冰山 A68 的誕生
超級冰山 A-68 是在 2017 年 7 月從 Larsen C 冰棚分離崩解而下所形成,它的面積為 5,800 平方公里,約是盧森堡的兩倍大,重達 1 兆噸。其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冰山之一, A-68 的脫落使 Larsen C 冰棚的整體尺寸減少了 12 %。雖然對於其可能移動的路徑沒有相關的預測; 但是根據歷史數據來推斷,許多從南極半島所崩裂的冰山通常會隨著洋流漂到南喬治亞島(South Gerogia Islands)。A-68 這個編號則是由美國的 National Ice Center 所指派。
“這座超級冰山長 160 公里,但厚度卻只有 200 公尺,在結構的比例上如同一張信用卡,因此在經過兩年的時間後其還能保持如此完整的形貌,著實令人感到訝異。” 自 A68 從 Larsen C 冰棚脫落後便持續透過衛星影像追蹤其位置的 Swansea 大學教授 Adrian Luckman 在 2019 年七月接受 BBC 採訪時說道。
儘管 A68 大致上維持了其形貌,但卻也損失了一些可觀的冰塊。冰山誕生後不久,其中的一段就從主體分離開來,但其面積也大到可以被賦予自己的名稱,這座長 13 公里、寬 5 公里的冰山便是 A68b,2019 年七月的位於南極半島以北約 110 公里處。
像來自威斗海域的大多數冰山一樣,A68a 和 b 最終都將被卷入南極環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使它們沿著一條被稱為 “Iceberg alley” 的路徑向南大西洋漂去。
一期一會,超級冰山教會我的事
我在甲板上興奮、貪婪地望著眼前這座看不到邊際的超級冰山,妄想著透過鏡頭去試圖留下那股巨大的衝擊和感動,但眼睛才擺到觀景窗,便明白這一切都只會是徒勞,我和 A68a 的相遇只有當下,這一刻過去後,便只會剩下腦海中的記憶。
於是我放棄了任何捕捉眼前龐然大物的念頭,只是呆呆地望著它驚歎。一期一會,形容的就是像這類可遇不可求的生命驚喜吧?你多麼地希望別人能夠理解自己究竟是受到何等強烈的撼動,但卻又無法恰當地形容呈現在眼前的壯闊和驚奇。
和 A68a 的相遇雖然短暫,獲得的感動卻刻骨銘心。超級冰山用它的浩瀚席捲了每個幸得親睹其風采的乘客們的心,也讓我更深層地領悟了一期一會的道理。生命中的許多感動和驚喜,往往都是不期而遇;而我們能做的最佳回應,便是把握當下,盡情地去享受每一個心動的片刻。
傑夫下次要再看見 A68a,也許會是在南喬治亞群島的冰山墳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