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只買了飯糰和飲料?這樣夠嗎?”看他手上握著一個飯糰走進來時,我好奇地問。
“自從開始做業務後,已經很習慣這樣迅速解決一餐。”他笑著回答,臉上還殘留著些許少年的腼腆,但也多了幾分世故的風霜。
這天,恰好是他的三十歲生日,早上我才在臉書上留言祝福他生日快樂,不料中午竟然就收到簡訊,說他人在科技大樓站,約了一個客戶兩點鐘談 case,想順道來和我敘舊。
“該不會,是想向我推銷保單吧?”之前已經拒絕過一次的我,雖然一直很欣賞這個後輩,但心裡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微量嫌惡的念頭,擔心他會再次展開猛烈的銷售攻勢,然後摧毀我過去累積下來對他的好感。
我的顧慮,證實是多餘;他仍然是我記憶中那個積極進取的大男孩,但現在的他除了熱血,還學會了對他人的尊重,也大方地接受了別人提供的建議和批判。
“如果那天我想不開決定創業了,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就是最理想的夥伴。”送他離開後,我暗自在心裡這麼盤算著。
我心目中理想的創業夥伴,有三個特質。
第一,是肯吃苦的進取心和拼搏精神。
第二,是能夠經的起“失敗”的考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則是坦然面對失敗和錯誤的“勇氣”。
這個同鄉晚輩,因為職場惡鬥,在半年前辭去了人人稱羨的會計師事務所穩定工作,並且轉投入保險業務。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聽到這個消息時都感到吃驚、訝異,但對於擁有專業和實務歷練的他,竟選擇從基層保險業務員重頭做起,我心裡除了不捨,也有幾分懷疑。不捨的是好奇究竟是遇上了多麼令人難以忍受的職場霸凌,才會不惜拋下一切?懷疑的,是這個長期流露著優越感的大男孩,用“專業”的態度去賣保單,真的會如他所預期般的順利?
幸好,半年的時間過去,眼前的他給我的感覺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的舒服、親近。“也許,一瞬間從高處跌到谷底的這次試煉,會是他未來不管經營任何事業最好的養分。”我看著這個被磨去了棱角與銳氣的年輕後輩,默默地在心中暗自思忖著;雖然真心地希望他的保險職涯能夠順利,但如果他那天放棄保險了,我說不定會找他一起考慮創業的可能。
“如果十個人裡面,能夠找到一個像我這樣拼的,就算很不錯了。”晉升後即將開始展開增員的他如此形容經營組織的挑戰。
“十個?我覺得一百個裡面,只怕都遇不上一個像你這般全心投入的。”某種程度上,我其實想說的是我覺得他去賣保險太可惜了;但人與人的緣分很有意思,也許等他靠保險致富了以後,那天又和我走到一條道上,成為事業夥伴也說不定。
熱愛工作的我,從來沒有想象過“退休”以後會是怎麼樣的生活。對我來說,最幸福的狀態應該是和米開朗基羅一樣,直到生命的盡頭,手中握著的還是銼刀和榔頭。這大概是為何我至今仍然省吃儉用地拼命存錢、積極投資,因為我總盼望著在人生的終點站之前,可以有機會和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人們,一塊兒做幾件有意思的事。比起死,我說不定更怕“白活”。
我心裡不由自主地想象著這個同鄉後輩在五年、十年後可能的模樣。然後我好奇自己五年、十年後,又會是什麼模樣?
出乎意料地,原本該提供激勵的我,反倒受了這個正努力從谷底向上爬後輩的啟發。
“如果遇到了一樣的情況,我覺得我不會有勇氣作出和你一樣的選擇。”
我不清楚有多少人是打從心底“看好”他,但我自己很喜歡正發生在他身上的這一連串改變。
送他離開之後,我在便利貼上寫下一句送給他,同時也提醒自己的標語:
“加油,要變的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