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到大最感興趣的課外讀物,除了武俠小說之外,便是各種領域傑出人士的傳記。對於成功的渴望,雖然人皆有之,但我總覺得自己似乎有著比他人更加強烈的執著,最嚴重時幾近病態的程度。
最近一期的商周報導了一個科技財務長之死,伴隨成功而來的壓力和憂鬱症,逐漸成了現代菁英們最大的健康隱憂。 讀了幾篇試圖找出導致這名財務長燒碳自殺原因的文章後,我不禁好奇地問自己,每日比他人更努力地工作、進修,最後真正想要獲得的是什麼?我自踏入社會以來日夜不停處心積慮地尋找「贏」的方法,卻從來沒考慮怎樣才叫作「贏」,或者一共要「贏」多少次才足夠的問題。
如當頭棒喝一般,我為自己生命中的各種不完美找到了完美的解釋;世上那裡可能會有「完美」的人事物?完美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一種形容詞,一個讓人可以不斷努力的目標,一個前進的方向,一種無止境的追求…;但不管多麼接近完美,世上不會有絕對完美的人事物。 真正重要的,是追求完美的強烈企圖心和過程中所激發出的各種可能性,而不是考卷上那個紅色的 100 分。
很遺憾地,這是許多父母自幼便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所建立起的價值觀。100 分就等於完美,因為沒有人可以考 101 分;考 98 分就是不完美,作為菁英的孩子,怎麼可以不拿滿分?怎麼可以「輸」給那個沒有媽媽的孩子?
許多客戶總誤認為我大概有到國外留學過才能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但事實上我不但沒有出國唸書,最高的學歷也只有大學畢業,而且還是一所私立大學。 一些職場圈子裡的友人總猜測我大概從小就是那類只會考 100 分的書呆子,才會活到三十幾了還那麼認真勸大伙讀書。但事實上,不要說 100 分了,光是連安份地去上學這件事,都讓父親頭痛了好些時日。 升國三時甚至索性轉讀技藝班,自此和讀書這件事分道揚鑣。 原以為夜間部補校會是我的最高學歷,因此最後因保送甄試考進正規日間部大學時,不但跌破所有人眼鏡;我也終於瞭解自己並非不會讀書,只是一直不愛讀書而已。
每天早上對著鏡子打領帶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可思議;那個每日都要和「輸」打交道,連耳垢都洗不乾淨的髒孩子,是如何踏上眼前的這條康莊坦途? 如果沒有積累下前面那三十幾年大大小小的「輸」,還能在這幾年紮紮實實地「贏」嗎?
我們都喜歡贏,但對我而言,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卻是「輸」。
從沒有輸過的人,就像只考 100 分的孩子,會逐漸產生完美的錯覺,殊不知世上不可能有絕對完美的人事物。 因此許多甚至禁不起一次輕微的挫敗,意志薄弱而走火入魔的,只怕大有人在。
出乎意料地,輸,成了我今日能夠昂首闊步最重要的精神養分之一。 勝不驕,敗不餒這句話,對向來只贏不輸的人而言,不可能會有深刻的感受。 這世上輸家多,贏家少;因此自然是大肆歌頌勝利,輕描淡寫失敗。 但人生要怎麼樣才叫作贏? 每次贏的時效有多久? 為了要贏,必須要放棄些什麼? 輸,真的有那麼大不了嗎? 你確定你對輸贏之間的真偽百分之一百地清楚,就像是考卷上的紅色 100 分那般地毫無疑問,簡單明瞭?
在傑夫的辦公室裡,是一群包括我自已在內,在我心目中勉強只有 65 分的 B 咖角色。這代表了我們還有很多的空間可以進步,還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努力。事實上,不管團隊表現的再怎麼好,在我心中也只會停留在 65 分的位置,因為對我們長期發展最關鍵的競爭力,是為了那還未達到的 35 分所付出的持續努力和突破。
只考 100 分的完美人生? 如果你親身嚐過「輸」的滋味,你就會明白考卷上也許會有 100 這個數字,但世上絕沒有「完美」這回事。
再正的女神有一日都會崩解,你又何必執著於凡事都要考一百?
請記得,真正重要的,是追求完美的強烈企圖心和過程中所激發出的各種可能性,而不是考卷上那個紅色的 10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