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季飯店集團在摩納哥舉辦的遊艇展上,正式公開了進軍頂級郵輪市場的計劃,並且不約而同地和更早之前便切入市場的飯店品牌 Ritz-Carlton 一樣,選擇了用 Yacht(遊艇)來為品牌命名。
這令我想到之前在紐約客雜誌上讀到的一篇關於私人遊艇的文章,內容打趣地形容,在有錢人的世界中也有不同的等級,而在豪宅和私人飛機都已經不稀奇後,在金字塔的頂層於是出現了「The Haves, and The Have Yachts」這樣一個用來區分富豪和超級富豪差異的分水嶺。
新品牌 Four Seasons Yacht 的執行長 Larry Pimentel 接受採訪時也透露,比起市場上的主流郵輪產品來,四季所提供的體驗將會更趨近於私人遊艇。到這裡為止,其實內容都和 Ritz Carlton 之前所提出來的品牌理念大同小異,而且不只飯店品牌,基本上只要是船舶噸位較小的,都偏好稱自己所提供的是私人遊艇體驗,而不是一般的郵輪產品。
把 Yacht 這個字所隱含的豪奢用來當做行銷訴求,早已有了許多先例,但包括 Ritz-Carlton 在內,不管有沒有在品牌的名字內直接放進 Yacht,在我眼中其實全都是郵輪,只是船的 size 小了一點,並沒有太多令人耳目一新,甚至驚艷的新概念。直到看完了 Four Seasons Yacht 所公佈的船舶資訊,我才頭一次感覺,這或許真的會成為市場上最接近私人遊艇體驗的產品。
別的不說,光是「空間」這一點,Four Seasons Yacht 就獨一無二。預定於 2025 年完工的首艘「遊艇」的噸位約 33,000 噸,但卻只有 95 間客房,而且有些房間還可以合併為更大的房間,讓總數降到剩 65 間。如果每間房都只住兩名乘客,那這艘逾三萬噸的船舶上將只會有 130 名乘客,乘客空間比(噸位 / 乘客數)是誇張的 250;就算是用載客上限的 190 名來計算,數值也都還有 173。之所以令人匪夷所思,是因為過去從來沒有業者敢這樣做,畢竟郵輪上的空間寸土寸金,房間的數量越少,表示平均每間房所需要分攤的成本就越高,因此船費定價也會跟著拉高,而價格越高,銷售的難度也會因此提高。
以同樣主打遊艇體驗的飯店品牌 Ritz-Carlton 為例,其數次延期,終於將於今年下水的第一艘船 Evrima(26500 噸 / 載客 298 名),若和市場上的頂級郵輪品牌比較,在「空間」的部分其實名列前茅,88.9 的乘客空間比在近期頂級郵輪為了營運效率而積極將船舶「中型化」的趨勢下,甚至可以勉強稱自己是「遊艇」。但就連 Ritz-Carlton 也抵擋不住這股潮流,其預定於 2024 和 2025 年下水的另外兩艘船舶 Ilma 和 Luminara,不約而同地將 size 放大到 37,000 噸,並且將載客數提高為 456 名。換句話說,Ritz-Carlton 未來的新船其實和 Four Seasons 的船差不多大小,但後者的載客數卻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事實上這樣的規格不僅過去「絕無」,未來會不會一直是「僅有」,也要看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畢竟以前沒有,不代表沒人想到,而是可能時機尚未成熟,又或者是認為市場太小,因此不願意冒險投入。如今富豪世界率先進入了「The Have Yachts」時代,為了讓更多嚮往私人遊艇體驗,卻還買不起遊艇的消費者也能享受同樣的樂趣,像這樣以 Yacht 為名的新遊艇品牌,會不會也跟著變多呢?這個趨勢值得持續追蹤。
在接受採訪時,Larry Pimentel 坦白地告訴記者他並沒有將 Ritz-Carlton 視為競爭對手,因為彼此的規格實在相差太多,因此在定價策略和鎖定的客層部分也會有明顯的差異。既然載客率只有一半不到,因此我猜船費定價應該至少會是 Ritz-Carlton 的兩倍以上,但這樣的比較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 Ritz-Carlton 的基本房型有 35 平方米,而 Four Seasons 的則有 54 平方米;但除了面積大小之外,許多其他的因素也會決定一個產品的定價,如果四季真的成功地將私人遊艇體驗移植到三萬多噸的郵輪上,並且順利建立口碑和品牌忠誠度,只要消費者認為值得,不要說高於市場行情兩倍了,就是三倍四倍,似乎都很有可能。
而 Four Seasons Yacht 所瞄準的客群,除了四季飯店品牌的忠實粉絲外,另一個主要的目標市場便是那些已經擁有私人遊艇或需要包租遊艇服務的富豪們。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狐疑,已經擁有私人遊艇的富豪,為什麼還要去搭四季的超級遊艇呢?這是因為即使是最大的私人遊艇,上頭的客房數量因為法律的規定,最多也只能有六到八間(對於載客人數有上限規定,但船員則無限制,因此可能一艘私人遊艇上的工作人員比乘客還多),如果想同時和更多人一起享受遊艇假期,Four Seasons Yacht 豈不是極佳的選擇?和每年所要付出的高額遊艇養護成本比起來,包一趟四季的超級遊艇說不定要比擁有自己的遊艇划算、方便多了。
或許是因為鎖定的主要客群對象也包含了已經擁有私人遊艇的富豪吧,Four Seasons Yacht 上最令人驚訝的新概念,是位於船頂橫跨四個樓層,含陽台在內總面積 892 平方米(約 250 坪)名為 Funnel Suite 的總統套房。「這個位於頂樓有著全玻璃墻面的獨特空間,將會是我們的埃菲爾鐵塔,我們的泰姬瑪哈陵。」Larry Pimentel 如此描述這個被他視為「地標」的嶄新設計。
:max_bytes(150000):strip_icc()/TAL-four-seasons-yacht-close-up-FSYACHT0922-ced9505169584ef89bdf0a341c10c3a6.jpg)
在台灣,很多豪宅都不見得有 250 坪,居然有人選擇在船上蓋這樣一間豪宅,因此在這樣的「地標」裡住一晚要花多少代價,也著實令我感到好奇。但撇開「貴」的問題不談,我必須承認 Four Seasons Yacht 所提出的概念,是繼 Ponant 的頂級破冰船 Commandant Charcot(指揮官夏古號)之後,少數能引起我高度興趣的新船。正如同指揮官夏古號是市場上唯一真正具有「破冰」能力的頂級探險船,從 Four Seasons Yacht 截至目前所提供的品牌概念和船舶資訊,其很有可能也會成為市場上少數能提供最接近「私人遊艇體驗」的業者。
儘管四季的船費肯定貴,而且是非常貴這件事毋庸置疑,但這大概也會是一般消費者這輩子能夠和富豪們享受同樣的「私人遊艇體驗」的最佳機會。
下次求婚的時候建議不要準備鑽戒,而是把四季的船票準備好,然後溫柔地對她說「我想要一輩子和妳一起生活,我想在泳池的甲板上親吻妳的雙唇,和妳一起望向海上的 Taj Mahal,許下永不分離的承諾。」
雖然為時尚早,但 Four Seasons Yacht 用令人驚艷的概念和創新拉開序幕,如果後續一切真的按計劃發展,這個企圖挑戰市場定價極限的新品牌,或許真能寫下一頁傳奇。
這究竟是夢還是現實?就讓我們慢慢地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