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離開了正規的職場之後,透過投資所產生的報酬,於是成了我主要的收入來源。而為了避免有天必須再次為了五斗米折腰被迫重返職場的情況發生,賦閒的日子其實也不敢真的太放縱,每天依舊早睡早起,並且為自己設定各種生活和學習目標,以便在享受自由之餘,也能滿足自己一直以來對「成長」的強烈渴望。
我偶爾會感到好奇,究竟自由和成長哪一個對我而言比較重要?年輕的時候,我擔心的好像只有一件事,就是沒錢;換句話說,對那個階段的我來說,自由和成長其實都不重要,我最缺乏的,是「安全感」。在我的觀念裡,如果連用來生活的錢都不夠的話,還談什麼自由或成長。只要有錢可賺,自由可以犧牲,成長也可以暫緩,畢竟有了錢才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之後,才敢肖想擁有可以任性生活的自由。
但,真的是那樣嗎?若不是因故提前離開了職場生活,我會像此刻這般認真地去思考自由和成長於我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又或者會選擇安身在職場的保護傘下,用薪水所提供的基本保障來作為自己接受平庸的藉口?
「養活自己有這麼難嗎?」我最近和一位同鄉的後輩餐敘時,和他分享了我在蔣勳老師的 Podcast 節目中聽到的一句話。蔣勳老師接著說:「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原本意氣風發的年輕容貌快速消失?我們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快向安全感投降?」
記得聽到這裡時,我突然懵了。自己義無反顧地追逐了十幾年的安全感,難道意味著我從很久以前就舉雙手投降了嗎?「養活自己也不容易好不好!」我記得當下暗自在心裡反駁,覺得像蔣勳老師這樣浪漫的人,大概無法理解這種「不安全感」有多可怕,但卻又莫名地對那句「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快向安全感投降」感到深深地著迷。也許是因為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安全感,又或者是不甘心自己最精華的人生只用來追求安全感吧,我情不自禁地張口復誦了幾遍「我們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快向安全感投降」。
「可不可以在你自己身上賭一把?」這天餐敘的尾聲,臨別前我又一次地和這位同鄉後輩分享我聽完這集 Podcast 的感觸,我真心地盼望他不需要和我一樣,詐降了十幾年以後,才突然揭竿起義,到處勸人不要輕易投降。
「假如此刻提供我保障的安全感消失了呢?」我在心裡提出這樣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以便測試自己目前的叛逆程度。幾乎毫無抵抗地,如果沒有安全感,我大概會馬上投降,然後安分地接受為了得到安全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不論是時間或是自由。
結論是,想追夢不想投降時,可以聽蔣勳;為了安全感必須投降時,則改讀稻盛和夫,從工作中領悟人生的精髓。
但可以的話,我真希望能對所有人說「不要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