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臉書上讀到一則公司年輕同仁的發文,內容扼要地說,是感嘆比自己更年輕,更晚開始工作的後輩,一個人的年收入居然比他們夫妻兩人合計起來的還要高。令他不禁懷疑,自己如果當初做了不同的選擇,今天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諸如此類的煩惱和憂鬱,我猜大概每個人的一生中都要經歷過至少幾遍吧?因此我倒也不是特別擔心,畢竟會感到失落和痛苦,就表示還擁有想要突破和成長的上進心,如果連遇到這樣強大的刺激還照樣心如止水,那恐怕就真的進入「佛」的領域了。
平常不太在臉書發文的他,用聽見牆上咕咕鐘的整點報時,來描述自己這一年來失眠的情況;從凌晨一點到清晨六點的布穀、布穀聲,聲聲入耳,預告著他這晚大概又要心煩的難以入眠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他的發文影響,我這晚居然也失眠了。失眠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太嚴重的事情,因為自年輕以來便經驗豐富,每個月合計睡不好的日子也經常比睡得好的時候要多。但每回失眠通常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腦海被某件事或念頭給佔據,導致大腦無法順利關機、休眠。因此他在臉書上突如其來的哀怨呻吟,似乎也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陣漣漪;我不禁好奇,判斷一個人生存的價值,難道只能看收入高低?更重要的是,低薪的原因固然和觀光業目前所遇到的困境有關,但這和他當年的選擇又有什麼相關?夠本事、夠努力的話,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能出人頭地,拿自己的薪水和後輩比較後覺得無地自容,不但沒有必要,而且也對不起自己這些年在旅遊業所投注的努力和歲月。
我覺得我並不是生氣,因為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在我和他一樣年紀的時候,遇到挫折時也是差不多的情況。然後我突然想到之前讀到一篇蔣勳老師的文章,其中有段話是這麼寫的:
「當生命可以前瞻,也可以回顧的時候,也許就懂了雲淡風輕的意思了吧。」
也許是因為很早就遭遇過同樣令人洩氣的挫敗吧,我意外地沒有被疫情對職涯造成的衝擊所影響;收入變少了,就少花一點,量入為出的話總也還能過得去。而相對地閒暇、自由的時間變多了,怎麼充分利用這段犧牲所得換來的時光?不管是舒心快活地過日子,或是去培養、學習新的技能、興趣,又或者去打零工賺錢貼補家用…;低潮時最需要去思考的事情,不是當年做了什麼選擇,而是你今天打算怎麼選擇?明天怎麼選擇?
我這晚會失眠,大概是著急這位年輕同仁將心思浪費在沒有意義的煩惱上了吧?明明還那麼年輕,明明還擁有那麼多的潛力和未來,卻因為收入和職涯一時受疫情影響而夜夜失眠。某種程度上我似乎想在貼文的底下留言「無病呻吟」,但終究打消了這樣的念頭,因為他所感到的痛苦是真的,他的呻吟也是一種讓周遭的人留心的重要訊號;如果這些壓力和負面的情緒只是一直藏在他自己的心裡,也許那天爆發開來以後,就不是呻吟可以解決的問題了。
也許等他到了我現在的年紀,同樣也有了許多可以「回顧」的挫敗經歷後,自然也能和我一樣雲淡風輕了吧?
因為他當年的選擇,才能認識今天的太太,才能生下一個可愛的兒子,才能有機會去南極,才能從歐洲帶回來那個咕咕鐘…….。
環顧身邊的各種美好,然後為了能創造更多幸福的記憶,去不懈努力吧!
今天的選擇,才是決定往後人生的關鍵。
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