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在瀏覽新聞時,意外地看到了一段宏碁的董事長陳俊聖接受天下雜誌專訪的視頻,視頻的標題寫著「歲月不饒人,但你也要對得起歲月」。不太確定我是被不饒人,還是怎麼樣才叫對得起歲月而吸引,我好奇地點擊了視頻的連結,準備一探究竟。
視頻很短,長度只有一分多鐘,內容其實也沒有太多意外,標題基本上就已經把重點說完,但「對得起歲月」這幾個字卻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久久不散。疫情眼見快三年了,那我們有對得起歲月嗎?我忍不住捫心自問。如果那天再來一場大疫,同樣也只能消極地等待危機解除嗎?
許多公司在未來所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其實在疫情發生之前便已經存在,但因為生存的危機遠大於任何其他潛在的威脅,因此隨著公司的業務停擺,在經營和管理上的螺絲自然也跟著日漸鬆動;不論從個人的角度來判斷是否對得起歲月,從組織的立場來看,我們白白浪費了這三年。我偶爾會覺得訝異,公司的「佛性」怎麼會高到這個程度?不管是因為覺得減薪對不起員工,所以不敢要求,或者是不相信員工擁有轉型和創造新業務的潛力,坐等危機解除長達三年之久,還是太離譜了些。
問題的根源,來自於公司的業務完全聚焦在郵輪一個項目上,因此當出境旅遊被管制、全球郵輪停駛時,除了籌措資金等待危機過去之外,似乎也沒有其他辦法或選擇。但或許也正是因為抱持著這樣的心態,讓我們從一開始便錯失了去實驗、挑戰新業務或積極轉型的機會。換句話說,我很後悔當時也把等待視為唯一的選擇,而不是利用這場危機讓團隊去嘗試不同的可能。儘管這些努力,從業績的角度來看最後都可能是白費力氣,瞎忙一場,但卻也可能為公司培養出新的競爭力,甚至新的業務項目。如同宏碁陳俊聖說的:「歲月不饒人,但你也要對得起歲月」。
作為經營團隊的一員,我認為自己明顯對不起歲月,每天的日子雖然過得愜意、充實,但卻完全辜負了自己的管理職所要求的領導和監督的責任。放牛吃草的日子久了,也慢慢地從一開始的懶得管,到如今成了不想管,甚至不敢管。最令人遺憾的,則是浪費了三年原本可以利用閒置人力去嘗試不同領域業務的機會,明明外面天天都有人在創業,憑什麼我們燒錢保留下來的優質人力就不能創造其他價值?如果可以換掉原本的郵輪腦袋,天馬行空地去思考各種創業的選項,即使最後仍可能是一場空,但這次「創業」的過程對團隊而言肯定會比無所事事地「空等」更有意義和價值。因此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高聲吶喊:
歲月不饒人,我們,對得起歲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