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沒有打算寫下關於自己突然決定離開職場的原因,但後來想想任由大家胡亂猜測,好像也不太合適,因此可能還是由我自己來說分明,會比較理想吧。
如果真的要追究原因,拖了兩年多仍未結束的疫情,無疑是令我萌生退意的罪魁禍首。長時間的虛耗和空轉,侵蝕的除了公司的財務健全程度,也消磨掉了我對團隊所抱持的信心以及對管理職所投注的熱情。無風不起浪,會突然地離開,自然是因為發生了某些事讓我覺得心灰意冷,但嚴格說起來,考慮自己是否該離開的念頭,已經存在了好一段時間,因此與其說是某個事件導致我決定離開,實際的情況,更應該說這個事件意外地成為了我得以脫身的完美藉口。
所以第一個必須釐清的真相是,我似乎對團隊失去了信心,也不願繼續承擔責任,因此選擇了辜負眾人一走了之。換句話說,我認為自己在管理職的角色表現完全失格,也自覺拿不出什麼辦法來,因此如果要追究公司空轉兩年多的責任的話,引咎辭職似乎是最合理的選擇。一走了之很容易,轉身離去的模樣也可以很瀟灑;但真正困難的、辛苦的,則是那些選擇留下來的人。他們的努力和付出,也不該因為我的臨陣脫逃而被忽略或抹煞。
在即將離開辦公室的最後一天,David 來向我道別,他提醒我要多保重,注意身體健康。臨走前,他說他應該會繼續撐下去,我則帶著抱歉的心意對他說「以後不能再幫您分攤這份重擔了」。這是我希望大家能夠知道的真相,他是選擇肩負起重擔的人,而我則是狼狽地夾著尾巴逃走的那個。即使無法獲得眾人的掌聲,但最起碼他或者公司都不該因為我的離開而被人質疑有問題。
離開職場的過程交代清楚了,接著似乎應該分享一下「早退」的計劃。猶記得剛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時,我總幻想可以在四十五歲前就提早退休,以便在還不是太老以前,體驗時間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生活。而疫情期間職涯空轉的這兩年多來,幾乎就像是在「預習」早退的生活,主動性收入雖然因為減薪措施大幅減少,但被動性收入像是股利,則因為近幾年資產價格膨脹而大幅增加。而當 David 以「生活無虞」為由,向我提出砍薪近半的提議時,儘管我欣然接受了,但似乎從那時起便播下了「早退」念頭的種子;既然生活無虞,那為什麼要賴在這裡白領薪水?為什麼不趁現在價錢最便宜的時候,把自己的時間全部買回來?
突然間迎來了「早退」人生,連我自己都感到意外。「早退」的狀態能維持多久,目前似乎也很難判斷,畢竟還處於切換初期的新鮮階段。但我覺得完全可以趁著疫情還沒有結束之前,充分地去探索早退人生的各種可能樣貌。觀察不上班一個月、二個月後的心境如何,生活的規律與否,並且看看這樣的日子是不是真的快樂?
答案,我現在還不清楚,但就如同公司會慢慢地適應少了我的日子,我猜我也能慢慢地習慣不上班的人生吧!
買回自己的時間+1 投你一票!
潛水在你的部落格多時⋯
雖然不捨你的離開
(多年來,依頼你行前精闢指引的解説、分析下)再不捨,也必須
祝福優秀的你
有更美麗寬闊的前景
謝謝吳太太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