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和一位業內的前輩聊天,談到了對於做國旅的看法;我毫不掩飾地承認公司並沒有相關的計劃,我個人也沒有自信能開發出足以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因此儘管曾短暫思考跟隨市場腳步並切入國旅的可行性,但在盤點完潛在的客戶資源後,便徹底放棄了投入經營國旅的念頭。
針對台灣為什麼不需要進行普篩,其中較容易理解的主張,是以驗孕為例做比喻。進行檢測的目的是要確認自己是否懷孕,但對於連性行為都沒有發生的人來說,驗孕的過程則非但明顯無其必要,也是多餘的浪費。認為不需要普篩的人,主張台灣既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感染,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為了少數漏網之魚而進行全面性的篩檢。我不是傳染病學專家,無法判斷究竟哪一種作法較好,但驗孕的比喻對我來說是蠻具說服力的,因此我覺得不普篩有理,普篩也有理。
為什麼特別提及普篩呢?因為對我來說,公司要不要投入國旅市場好像也是類似的情況;國境長期封鎖狀態下全台業者都投入了,我們為何還猶豫不前?正如同其他國家都加強普篩了,台灣為什麼遲遲不普篩?噢~,因為情況不同啊!不是比喻說連性行為都沒有的人何必驗孕嗎?那全台灣近四千家的旅行社,真的也有必要不管是否具備發展條件,也全部投入國旅市場嗎?市場有需要那麼多提供國旅行程的業者嗎?
「那不然員工每天上班沒事幹,白拿薪水合理嗎?」這大概會是許多業主腦中敢想不敢說的苦悶心事,積鬱到達極限後,只好斷臂求生砍掉多餘的人力,臨散伙前還要補上一刀,說是也擔心公司長期空轉員工每天沒事做會因此喪失動力、意志消沉,所以才做出如此不捨的決定。
但員工每天沒事做真的會喪失動力和意志消沉嗎?如果說有什麼能力是完全不需要特別進行訓練,而且人人都做得極出色的,那大概就是摸魚打混,什麼事都不要做吧!儘管沒有聽說過因為每天打混而提高動力或鬥志高昂的例子,但因為每天上班不用做事而意志消沉的例子也極少聽聞,至少我的周遭從來沒有。換句話說,公司沒有收入的情況需要非常擔心,但員工「沒事做」的狀態卻不需要特別在意,因為那是他們本來就具備的「能力」;遑論現在可以光明正大地打混摸魚,意志有什麼好消沉的?
為什麼特別提及疫情衝擊下員工的士氣和適應的「能力」呢?因為對我來說,公司要不要投入國旅市場,不應該以員工是不是都沒事可做來進行評估,而是客戶是否需要我們提供相關的服務;如果是,那我們又能否提供足以讓客戶埋單的滿意內容?更重要的是,以公司的規模和有限資源投入國旅市場後所能得到的效益和獲利,是不是能幫助公司渡過這波百年瘟疫危機?
如果只是擔心員工沒事做會荒廢身心所以決定做國旅,那明顯是多慮了,他們對於無事可做的適應能力遠超乎老闆們的想象。
如果只是因應過渡時期做國旅,對規模不大的業者來說似乎也無必要,既然最後能否存活下來的關鍵是資本多寡和額外籌措資金的能力,又何必去爭搭一輛早已經人滿為患,而且目的地你也無意前往的巴士呢?
所幸市場不缺我們一家做國旅,而且老闆也「還」不介意在這段非常時期員工每天沒事可做。
那萬一錢全燒完了怎麼辦?你可能要問。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真到了那時候,中間是不是有嘗試拼國旅和結局其實也無甚相關。如同普篩的議題在情況和條件不同的國家各異一般,不可能和客戶發生性行為的我們,驗孕不過也就是個偽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