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父親其實沒有什麼不滿,但遺憾的是除了養育之恩和父子名分之外,我對他也沒有什麼太深的感情。他在我的成長過程裡只停留過極短暫的時間,在兩個家庭的撕裂下他只能被迫選擇其中一方,我年幼的時候曾經不諒解,但成年之後便慢慢明白他的苦衷。但理解是一回事,愛卻是另一回事;它無法憑空發生,也無法強求。試試看你愛了另一個人三十年,然後卻期待三十年前那個你曾經愛過的人,在三十年後可以一如往昔地愛你。
對於我是不孝子這樣的事實,我一次也沒有向周邊的人否定過,甚至主動表明自己是一名不孝子。難得說上話了,偶爾我也會半開玩笑地揶揄電話那頭的父親,如果連他全心栽培的醫生兒子都被女人騙走了,那他肖想靠兒子們頤養天年的奢望,恐怕是完全破滅了。
其實,我知道他的經濟條件雖然算不上寬裕,但也還不到需要靠人養的地步。假使真的有天出現那樣的情況,包含醫生兒子在內應該也沒有誰會真的視若無睹;但那充其量只是一種救濟,既不是愛,也不是出於孝順。
因此我不由自主地在心裡思忖,他把生命中絕大多數的父愛都給了醫生兒子,但最後卻只能挖苦地調侃自己說“兒子被女人給騙走了。”養子不孝,似乎和一個人曾經付出多少愛沒有關係,孩子大了以後就是離開家去過自己的生活。有福氣的,也許三代、四代同堂;但更多的時候,是各人過各人的生活,不要說父母了,有時便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互不來往。
我對童年大部分的記憶,只有孤獨。有時我會想,會不會就是這份強烈的孤獨感讓我和從小一起跌跌撞撞長大的胞弟分別走上了極不同的人生道路。他選擇了早點成家,然後當一個用愛去填滿生活每一個縫隙的年輕爸爸,他希望他的孩子能擁有一切我們不曾有過的。而我,則是選擇了擁抱那份孤獨,並且用在孤獨中所鍛煉出的那股堅毅來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
我性格中那股淡淡的冷漠,大概也就是習慣孤獨的漫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後遺症吧。
雖然與父親的情淺緣薄,但他仍是世上我最在乎的幾個人之一。一起生活的歲月雖短,記憶雖然模糊,但彼此血脈間的緊密聯繫卻是任憑多長時間過去都難以切斷。你知道自己無法去他身邊陪伴,因此希望他身邊能有人可以代替自己陪伴他。你知道自己無法開口說愛他,但又希望那天如果功成名就了,可以親口對他說聲“爸爸,謝謝你。”
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孩兒真的不孝,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解開牢纏在心中的結。儘管已經是中年大叔了,您就繼續把我當成小娃兒看待,用大人的大度量來包容我倔強的孩子氣吧!
最後,我想說的是,你的兒子們並沒有被女人給騙走,他們只是選擇了另一個家庭;就像爸爸你當時選擇另一個家庭時心裡勢必藏有難言的苦衷那般,不孝的兒子們心裡,想必也都有自己的苦衷。
養子不孝,不是誰的錯;也許純粹只是沒有當真情父子的緣分吧!
孝與不孝對外人而言一點也不重要,但是對於你爸爸或許可減輕壓力。何嘗不是給彼此心裡一個真正的自由空間。我認識一個阿姨從小被非婚生子的母親遺棄,生活萬分辛苦,在母親離世前眾人都勸她停止怨恨。我真的不以為然,因為緣份本來就有淡薄,世人不應再用一般道德標準,剝奪她的(僅剩)選擇權。
你沒有讓父親為你擔憂操心,這就是孝。
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在及格線以上。
父母可以那樣想,但交了白卷的兒女,還是經常自我檢討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