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管已經醞釀了有一段時間,但「亞洲」的郵輪市場潛力從來沒有像今年這般地被重視。眾人們嘴上雖然說的是「亞洲」,但明眼的都清楚最後勝負的關鍵其實在「中國」。動輒十數億美元造價的新船,一艘接著一艘地開往中國;他們盤算的,是如何抓住 2020 年時預測約 450 萬人次郵輪旅客的心。若以 2015 年旅客數約 100 萬來反推,表示這些專家們認為中國市場在這五年內便會翻五翻。
從供給面來看,那樣的數字倒一點也不誇張。全球最大的郵輪集團 Carnival ( CCL ) 目前已經有 6 艘船以中國為母港,明年預定再追加 3 艘,2020 年前計劃再多增加 2 艘 ( 日前已確定由中國的造船廠建造 );亦即單是 CCL 一家業者,就會有 11 艘船在中國 ( 分別以不同品牌進行銷售,包括 Princess、Costa 和 Aida Cruises )。
雖然調派在中國的船比 CCL 少 ( 一共 5 艘 ),但從 Royal Caribbean ( RCL ) 集團直接將最新的郵輪 Quantum of the Seas 和 Ovation of the Seas 送往中國這點來看,便不難猜到每夜讓這些 CEO 們魂縈夢牽的究竟是「誰」了。
NCLH 集團當然也不會平白錯過這一波中國淘金潮,但由於其是三家業者中船隊規模相對較小的一家,因此雖然急欲進入市場,卻也只能先佈局相關的據點和銷售團隊,等 2017 年完工的 Norwegian Joy 正式下水服役後,才得以施展身手。 既然投資了這麼多錢,當然不會只派一艘船來;預定於 2019 年下水的 16 萬噸新船,如果市場的需求證明有這麼大的話,也將按計劃派往中國。
另外像是雲頂集團 ( Genting ) 新成立的奢華品牌 Dream Cruises 星夢郵輪 或是已經在中國經營了有一段時日的 地中海郵輪 ( MSC ),都展現出高度的企圖心,不管有沒有泡沫的疑慮,都沒人想錯過這波熱潮。
先不論投入的人力物力,單是 Genting Dream 號和預定 2017 年十月下水的 World Dream 號,便是近 20 億美元的投資額,如果不是極度看好這個市場的潛力,也不會壓注這麼多錢在這門生意上。
如果一切都按照郵輪業者們的劇本完美地發展下去,那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郵輪市場 ( 關於這點,好像沒什麼好令人驚訝的,汽車、iPhone、甚至連名牌精品,都早已是世界第一、第二大市場… ),上海將成為僅次於邁阿密的重要郵輪根據地,人稱 Cruise Capital of Asia。全世界除了中國之外,大概也找不到地方能讓郵輪業者嘗試複製極為成功的「加勒比海模式」。
2020 年很快就到了,不管中國對郵輪業者來說究竟是場美夢還是惡夢,托中國消費力爆發的福,以後搭船不僅有道地的亞洲料理可以吃,就算只會講中文,也一點兒不成問題了。
台灣很美,島上的人也很可愛,但當考慮到市場的潛力時,Sorry, but all eyes are o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