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晶七海耗費鉅資打造的頂級新船 Seven Seas Explorer 於今年夏天正式下水服役,但幾個月過去了,似乎所有上船搭乘過的業者或旅客,都有同樣的結論:「硬體雖然很新,但軟體 (服務) 卻連價位便宜許多的郵輪還差;明明是六星級的收費,為什麼卻只有三、四星級的服務水準?」「真有那麼差嗎?」在 David 八月下旬前往實際搭乘返國後做出同樣的結論後,我也不禁開始擔心這艘以市場「最奢華」郵輪為行銷訴求的新船,會不會有「名不符實」的疑慮。
「他們應該停止使用這樣的行銷用語,因為這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一對來自加拿大的銀髮夫妻在用餐時對我這麼說。有趣的是,他們並非第一次搭乘 Regent Seven Seas 的船,而是已經搭乘過 Mariner 和 Voyager 的老客戶;但這艘號稱市場最奢華的新船,卻似乎是她們最不滿意的一次。
如果單純以每平方米的單位造價成本,Seven Seas Explorer 確實是市場上目前單位成本「最貴」的一艘;但 Expensive 並不等於 Luxurious,不管上頭用的裝潢或傢俱再高檔、昂貴,如果最關鍵的「服務」這環沒辦法做好,就算掛再多畢卡索的畫作,也不會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服務人員冷淡、缺乏熱情、不夠細心…」是搭乘過許多郵輪的客戶返國後與我分享的心得,我聽了之後覺得很遺憾,明明是花了 4、5 億美元投資建造的新船,為什麼卻敗在最基礎的服務上頭?船公司砸大錢積極拓展亞洲市場,弄了一大堆無意義的末端業務推廣人員和辦公室,但船上第一線提供服務的 Staff 卻有明顯的「人手不足感」。「船新又怎樣?我才搭過一次就不會想再搭了。」這位客戶如是說道。雖然他屬於金字塔最頂端的少數客層,但其實對服務的要求並不算嚴苛,所以當他做出這類負面評論時,我便確定這艘船會從傑夫的推薦清單上被往下挪動好幾個位置。
十月份傑夫帶著忐忑的心情與客戶一同前往搭乘,甚幸比起八月時,情況似乎又稍微改善了一點;雖然仍有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但整體來說已經逐漸上了軌道,相信假以時日,便能找到「靈魂」,成為一艘「名符其實」的頂級郵輪。
既然是新船,自然有不少和過去不同的新設計,下面我就針對這次搭乘後的實際觀察,將這些新趨勢逐一進行介紹:
客房 Accommodation
56,000 噸的 Seven Seas Explorer 可載客 750 名,船上沒有所謂「差」的房間,便連最小的房型都有 9 坪大,而且全都有陽台。
Explorer 上數量最多的主力房型為 12 坪大小的 D、E 和 F,客房面積比起 Regent 船隊中其他船的同級的客房大了約 20%。另一個全新的設計則是將床的方向調整了九十度,改為「面向」陽台;這讓已經習慣床和陽台「平行」的旅客來說,倒是有點不太適應。
至於 Penthouse Suite 以上房型提供的 Butler 管家服務,根據客戶的看法,則認為是完全多餘;他自認屬於要求不多的乘客,但 Butler 連他那一點點基本需求都無法留心,又怎能拜託他別的事情?例如他早上喜歡房裡有一壺咖啡,好不容易熱咖啡送來了,房裡的杯子卻沒換,讓客戶只能「望壺興嘆」。如果不是不上心,就是這人八成是個迷糊蛋;不管掉漆的理由是什麼,如果連 Master Suite 的管家都這麼不細心,遑論是其他房型了。
What’s New / Right / Wrong
- 有近半數的房間為純淋浴間「無浴缸」的房型,這大概與歐美乘客年齡偏高且行動不便有關;近幾年 Voyager 和 Mariner 進行翻新工程時也同樣將半數以上的房間改為純淋浴式的房型。
- 感應式門鎖(房卡可以不用從套子裡取出)、插卡式電源啟動裝置(有點多餘的節能設計,因為多數人應該都和傑夫一樣,會插一張名片或紙卡在裡頭,就是不插房卡)、觸碰式空調開關(雖然很酷,但溫度似乎完全不受控制…)、床邊 USB 充電孔…。
- 「互動式 TV」的角色吃重,不只多媒體影音和 MOD,便連個人帳戶資訊、各餐廳的菜單 (每日更新)… 等各類訊息皆整合在螢幕上。 但這些「功能選單」必須先關掉電視再重新打開時才會出現,若不是傑夫需要翻譯菜單,說不定直到下船都不會發現 TV 上都有那些資訊…
- 除了大套房的房間內備有藍光 DVD Player 之外,一般房型都不再提供 DVD Player。
- 書桌上 110V 的美規插孔意外地僅有一個,需搭配延長線才能一次為多台裝置充電。
- Master Suite 頂級套房的舒適程度和格局都不如同一個集團內 Oceania 的 Owner Suite 理想。也就是說,大洋郵輪 2 艘六萬噸的姐妹船 Marina 和 Riviera 在客戶的心中不論是 CP 值、Service 和房間舒適度皆「完勝」Seven Seas Explorer。
船上餐飲 Dining
在 Seven Seas Explorer 上除了主餐廳 Compass Rose 外,尚有 Pacific Rim 亞洲料理、Chartreuse 法國料理、Sette Mari 義式料理和 Prime 7 美式牛排海鮮料理一共 4 間具有主題性的餐廳。台灣乘客們最喜歡的,自然是帶著濃濃家鄉味的亞洲餐廳 Pacific Rim,除了味噌鱈魚超下飯之外,連那碗越南牛肉湯都讓人齒頰留香。牛排館 Prime 7 的頂級牛肉向來是麗晶七海的鎮店招牌,自然也沒有令人失望,是僅次於 Pacific Rim 之外,大伙最想再吃一次的餐廳。(船上的主題餐廳採預約制,幾乎晚晚客滿。)
What’s New / Right / Wrong
- Pacific Rim 亞洲餐廳水準不俗,服務與菜色甚至更勝大洋郵輪(Oceania)的 Red Ginger。其了招牌的味噌鱈魚之外,烤大蝦和龍蝦天婦羅更是大獲好評。
- Sette Mari 義式餐廳改為 Open Seating 免預約制,菜單每兩天進行小幅度改款。較特別的是其採用了開放式廚房設計,讓乘客能一窺食物被烹調的過程。
- 主餐廳 Compass Rose 晚餐新推出「All Time Favorite」和「Design Your Own Entrée」的常設菜單選項,讓每天想吃龍蝦、鵝肝、法式蝸牛的旅客,也能如願以償。至於每日更換的菜單,則和過去的差異性不大,只有針對地域性食材做小幅改款。
- 可惜的是,Compass Rose 的服務人員是本次所有餐廳裡最不及格的一家。
- 新法式餐廳 Chartreuse 取代了原本由法國藍帶認證的 Signature 餐廳;菜式雖然精巧,但似乎不太合亞洲人味蕾,此次並未獲得團員們好評。
- 根據團員的說法,認為 Prime 7 的牛肉和酒都比主餐廳 Compass Rose 的要好。
- La Veranda 自助餐廳的早餐菜色種類少,而且幾乎沒有變化,對亞洲乘客來說相當不體貼。
- 在 5 樓增設了一個 Dining Reservation 的櫃台,每天朝九晚五有一名專職的人員處理乘客的訂位需求。
船上活動與設施 Activities
和十幾萬噸的大船比起來,這類不到 6 萬噸的中、小型郵輪船上的活動和娛樂表演便相形失色許多。整體來說 Seven Seas Explorer 除了 SPA 和廚藝教室比起旗下船隊另外三艘稍具特色和亮點之外,倒無太大差別;亦即維持了其一貫低調、悠閒的「Regent Style」。
綜合來說,Explorer 算是「規規矩矩」,船上活動沒有讓人特別驚喜的地方,但也沒有令人特別失望之處。
What’s New / Right / Wrong
- 仿照大洋郵輪上極受好評的 Culinary Kitchen,在 Explorer 上也增設了這樣一間廚藝教學中心。
- Regent 的招牌咖啡廳「The Café」在全新的 Explorer 上變得更加寬敞、華麗。
- 附設於 SPA 內的 Infinity Pool 無邊際泳池噱頭十足,是拍照的秘藏景點。
- 健身房 Fitness 改移到 6 樓的船尾,與一般多設在高樓層的慣例有所不同。
- 船上圖書館的使用率似乎不高,每回經過時裡面都是空無一人。
- 橋牌室(Card Room)的空間不大,但對於打麻將的亞洲乘客來說,已經相當足夠。比較不便的是每回遇上航海日時,橋牌室就得讓出來給打橋牌的乘客使用,麻將大賽只能移師到白天不營業的餐廳去。(最好的 Solution 是乾脆訂一間大套房,直接就在房間裡打,餓了還能叫 Room Service)
- 與美國著名的 Smithsonian 機構合作的各類講座極富內涵,讓奢華郵輪之旅也能很「知性」。
- 三溫暖烤箱和蒸氣室使用的乘客不多,因此裡面的溫度經常不夠熱。(另一種可能性是不知如何調整溫度設定,在快下船前,有團員為其平反,說烤箱不但熱,而且還很「燙」)
- Casino 一如預期地冷清,會選擇搭乘 Regent 的乘客似乎都不好此道,因此船公司也明顯沒有在這上頭下功夫。除了沒幾張 Table,吃角子老虎機台的數量也不算多;喜歡上船賭二把的人,倒是可以直接跳過 Regent。
- 不確定是不是目前的 Luxury Cruise 的發展趨勢,但 Welcome 和 Farewell Party 都低調到讓人一個不留神就可能會錯過的程度。有一位最近才去搭乘十幾萬噸大船的團員便好奇地問:「這樣就結束了?沒有香檳瀑布?沒有專業攝影?團體大合照?」
- Pool Deck 的吸煙區加設了透明玻璃牆,二手煙不再隨風四處飄散。
- 取消了 Internet Café 的空間(大概是察覺現在多數乘客都是使用平板和手機,很少人使用 PC),並改以只擺設有 4 台電腦和 1 台印表機的 Business Center 取代。(這裡是傑夫每天都要來報到的地點,翻譯好的中文菜單和行程表都是在這裡進行列印)
- 船上的 Wifi 網路雖然號稱是採用 MTN 升級後的新技術,但連線品質一如往常,既慢且爛。(還好現在每間房有提供一組免費帳號,不然花錢購買的乘客,肯定要捶心肝…)
- 5 樓 Reception 的 Lobby 空間相當寬敞舒適,也安排了許多沙發座位,這是經常要跑櫃台辦事的傑夫認為最貼心的規劃。
- 電梯的「緊急求救按鈕」和「對講機」無法使用,團員有回被困在電梯裡時,竟只能打手機向傑夫求援。我事後嚴肅地向船公司抗議這是一項可能危及乘客的 Safety Hazard,但眼前的 Assistant Purser 卻仍笑瞇瞇地好像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