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電視機已經扔掉了很久,但每天早晨我還是固定會上雅虎奇摩來瀏覽一下熱門的新聞話題。閱讀的順序通常是由影劇版先開始(看看現在最紅的是那個歐巴),然後換到科技(確認自己沒有錯過最火紅的app),接著是財經(檢查手上的股票有沒有負面新聞),如果心血來潮,有時也會關心一下體育(平均停留時間約45秒)。 很俗嗎?人非聖賢,總不能要求時刻清醒著的時候都ㄍㄧㄥ得那麼緊吧! 更何況,傑夫身處販售快樂回憶的行業裏,即使分秒不忘「上進上進上進,努力努力努力」十二字口訣;但當真的四下無人的時候,又有幾人能夠真正抗拒「懶鬼」的誘惑?
上禮拜在商周上看到「君子慎獨」這四個字時,當下的反應和該文作者無異,也是猛然地心頭一震。 尋思不論人前人後,我都有持正不阿、窮當益堅的自信嗎?
會大吃一驚,是因為僅管比起許多人來我算是相當耐的住「獨」,但卻一直缺少了「慎」。 明明該出門運動的時候,卻坐在床上看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美劇,更令人不解的,是手上竟還多出一盒 Oreo? 腰圍尺吋明明已經接近拉警報的界限,但仍無法抗拒垃圾食物的誘惑;原本打算減重二公斤當作 35 歲生日禮物的目標,最後反倒以增加二公斤悲劇收場。 雖然還不到需要冠上「胖子」稱謂來自虐的程度,但掛在腰間的那圈肥肉,真的素相當地讓人不蘇胡…
「君子慎獨」我千萬不能只是人前愛美,人後也要把持住才行呀!
又離題了,但雜談性質的文章就是這樣,通常 90% 談 Rubbish,然後在一大堆極沒營養的內容裏頭,才偷偷地摻入一些看法、意見、主張、批判和觀察…
某日早上,在 Time 的網站上,看到了一篇標題為 The Battle of Taipei 的文章,那天晚上的 CNN 也出現了學生佔領立法院的相關報導。 我對政治活動向來不是非常熱衷,也從不相信有那個政治人物能救全民於水火。 也許是全民悶了太久,於是當學生佔領立法院這樣的事情發生以後,原本便已經被撕裂的社會,變得更加不和諧。 支持學生運動的就是英雄,膽敢批評他們的,則是不懂事態嚴重程度的無知愚民?
黑箱服貿確實讓人感到氣憤,學生們悲壯地被迫用行動來捍衛自己的未來也令人心疼;但更讓人擔憂的,是台灣這座孤島上的居民要互相對立仇視到什麼樣的程度?
有人問我,臉書怎麼沒關燈?
我說,我就是看了幾則關於服貿和學運的新聞,難不成跟著在臉書關了燈,我就也是學運鬥士了嗎? 更重要的,是憑什麼以支不支持學運這件事來評斷一個人的優劣善惡?
救國、愛台灣、反黑箱服貿,因此學生佔領國會、集體霸課有理? 好吧,我承認我確實不夠熱血,眼下國家都要亡了我還無要無緊。 但做為一個社會人和學生最大不同之處,就是為了生存我必須每天不停地奮鬥,不管環境再惡劣,都必須坦然面對。 我不能告訴老闆因為要反黑箱服貿,所以很抱歉必須罷工幾天;也不能因為氣憤,便索性號召同仁佔領辦公室,要求老闆表態支持,否則後果自行負責! 要知道,這可是攸關國家未來的“大事”,民意終究會站在正義的這一方。
佔領辦公室的情節若是真的發生,恐怕不會有人支持,我大概也不會有好的下場。 但佔領立法院、學生集體罷課卻無疑地是社會正義、救國救民?
我不是非常清楚服貿對台灣的實際影響,也沒有看過完整的服貿條款;關於那方面的資訊,也大多是透過報紙和新聞得知。 我同情這些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學生們,也佩服他們參與社會運動表達意見的熱情。 但 The Battle of Taipei 對我來說更像是一記警鐘,預告了嚴重對立社會的到來。
此刻的台灣人就分兩種…
臉書有關燈和沒關燈的。
這樣看起來,之前試圖衝撞總統府的那位仁兄,亦可算的上是民族英雄;因為他不畏強權,即使沒有千人、萬人給他應援,也同樣單槍匹馬地衝向總統府,打算直接拿下整起事件的幕後首腦;其精神如何不讓人欽佩?
只要是出於愛國心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什麼不可以? 這不正是民意之所向,時勢之所趨嗎?
The Battle of Taipei, 學生最後也許真的能贏;但這場戰役打從國會被學生佔領的那一刻起,台灣便註定會輸的一敗塗地。
你問,臉書怎麼沒關燈?
我答,關了會有差嗎?
(糟,沒有一面倒地歌頌學生義舉,會不會因此就被貼上「不支持學運」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