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從倫敦出差返國後,和一位友人餐敘,席間聊到了變老這件事,於是我便自作主張地和她分享了我對「老」的看法。人的身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老化毋庸置疑,但我覺得一個人的「心」從來都沒有什麼「老」的問題;妳如果每天生活的像個少女,不管實際年齡多大,都能擁有一顆少女心,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心會變老,不是受到歲月的影響,而是被生活的各種煩惱和慾望給逐漸磨蝕得面目全非。四十歲該是什麼樣子?五十歲該是什麼樣子?六十、七十歲又該是什麼樣子?需要為自己比起其他同年齡的人來還少了什麼而感到焦急,或者比別人超前了多少而沾沾自喜嗎?
「等我五十歲以後,我要停止說自己 old,因為在我心裡 I’m 50 years young.」
儘管無法預測老化後的身體能允許我從事多少在年輕時能做的活動,但有件事我卻非常肯定,那就是一個人的心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決定其發展的方向,你要它 old 它就會 old,你要它 young 它就會 young;因此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心變老了,是你看著鏡中的皺紋和白頭髮唉聲歎氣地日復一日地提醒自己老了,是整個社會對「老」的狹隘定義逼迫多數人只能乖乖地就範服老。一個人的「心」,只有在自己也認為自己老了,才會真的變老。
à la façon du vin éventé qui se tourne en vinaigre.
– Gustave Flaubert
巧合的是,最近閱讀法國文學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的《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時,其中有一段描述變老的簡短句子,讓我不自覺地反覆念了好幾遍,或許因為讀的是法文版吧,相對陌生或不熟悉的語言有時反而更容易令人產生一種特殊的共鳴和迴響,我看著 éventé 這個當時還不認識的單字,然後下意識地將手指按壓在這個字的上頭,當字典框從螢幕上彈出,並且顯示查詢結果為 stale 時,這個句子便猶如通了電一般,毫無預警地竄入了我的心頭,拿酒和醋來比喻人變老的過程,怎麼會這麼貼切呀!
當一瓶「酒」因為歲月的緣故陳腐了、走味了,最後就會變成「醋」,福樓拜於是形容有些人變老的過程其實也大同小異,各種青春的美好和風味,不知不覺間就成了刺鼻的酸楚和難以下嚥。但我不禁想問的是,人最後一定得變成「醋」嗎?有沒有可能讓自己變得和波爾多的紅酒一樣,擁有可以久藏的潛力,確保人生也可以越陳越香?
對我來說,答案其實蠻簡單,當身體老化了以後,一個人的「心」究竟是酒還是醋,完全取決於自己,如果你的心告訴你「七十歲了還能談戀愛很棒耶!」那你就是酒;如果你的心告訴你「都七十歲的人了還談什麼戀愛,你這老不修!」那你大概就是醋。而且不僅僅是戀愛,對於任何你想去嘗試和挑戰的事情,只要你的心總是和你站在同一陣線,它就永遠不會有什麼老不老的問題。我相信即使一個人的軀體衰老到連行動都成問題了,還是能繼續地保有一顆年輕和溫暖的心,只要他願意。
歲月在你身上所日夜催化的,究竟是酒還是醋?你注意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