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不要太激動,因為市場上沒有任何跡象或傳聞透露奢侈品集團 LVMH 有收購水晶郵輪(Crystal Cruises)的計劃。但已經獲得證實的,是目前財務狀況吃緊的雲頂香港(Genting Hong Kong)為了籌措資金,正積極地尋找可以為其馳援的外部投資人,儘管沒有講明這個身份尚未曝光的白騎士感興趣的究竟是旗下三個郵輪品牌中(麗星、星夢和水晶)的那一個;但除了水晶郵輪之外,實在很難想象會有投資者在這種世道對麗星或星夢產生興趣,因此我便開始對於這個白騎士的可能身份天馬行空地遐想起來。
出身日系名門的奢華經典
巴菲特最近買了日本五大商社的股票,連帶使得許多財經媒體深入剖析五大商社的事業版圖和內涵,而水晶郵輪在 2015 年以 5.5 億美元賣給雲頂香港之前,其所隸屬的 NYK(日本郵船株式會社),便是五大商社之一的三菱商事旗下所擁有的事業之一。因此今年滿三十歲的水晶郵輪其實也算是出身名門,而更難得是其日系血統不但沒有局限它的國際發展,反倒使其成為早期頂級郵輪旅行的代表性品牌,長年所累積下的讚譽和口碑迄今不墜。
如此經典的品牌,三菱集團為什麼要脫手?答案很簡單,因為市場過度競爭,於是在連續幾年出現虧損之後,把這項在集團眼中既不賺錢又非核心的業務賣掉,應該也不是什麼太難下的決定。但三菱眼中食之無味的賠錢貨,卻是雲頂香港意外遇上的心頭好,買下水晶郵輪後不久便宣佈陸海空(蓋豪宅、建新船、私人飛機)全方位的擴張計劃,單是規劃為其投入的資本支出總額便超過 30 億美元,證明雲頂香港對水晶郵輪的愛沒有絲毫的虛假。
無奈再強烈的愛,似乎都抵擋不住 Covid-19。
疫情衝擊,忍痛割愛?
自從買下水晶郵輪並且新成立星夢郵輪後,雲頂香港便一直沒有擺脫虧損的窘境,好不容易去年虧損的幅度大幅縮小了,今年偏又遇上百年瘟疫,2020 上半年大虧近 7 億美元,其財務吃緊的程度,已經到了必須策略性停止付款引發債務違約來逼迫債權銀行上談判桌協商的地步,疫情對其所帶來的衝擊之大,不難想象。但相較於三大郵輪集團自疫情爆發後數度發債(部分甚至以逾 10% 的高利)籌措營運資金,在疫情爆發前便已經進行多次財務操作籌錢的雲頂香港,在疫情爆發後的舉債能力則明顯受限,把完工和還沒完工的船都變賣並簽署售後租回的合約(Genting Dream 9 億美元、Crystal Endeavor 3.5 億美元)進行套現,星夢郵輪的股權也已經以 4.8 億美元的價格賣了 35% 給 TPG 資本。但這些都是營運被按下暫停鍵之前的財務操作,接下來還要賣什麼,或者說還有什麼可以賣,可說相當地耐人尋味。
因此其在半年報中所揭露的這段文字,便引起了產業人士的高度關注:
「董事亦正向私人投資者尋求額外股本或債務資金,並已收到投資者的指示性信函,表示有興趣投資於本集團的其中一個郵輪品牌。董事正與投資者就籌資的條款及條件進行洽商,並有有理由相信本集團將能於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起計未來十二個月內獲得籌資。」
其中一個郵輪品牌,大家都猜應該是水晶郵輪;但這個有興趣的投資者究竟是誰,最後會以多少金額、什麼樣的條件成交,則毫無頭緒。
如果 LVMH 買下 Crystal
在巴菲特買入日本五大商社的消息曝光後不久,LVMH 放棄收購 Tiffany 的新聞也跟著被熱議,因此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了這樣一個天馬行空的念頭「既然買不到蒂芬妮藍,那要不乾脆改買水晶綠?」。其實奢侈品集團收購郵輪品牌已經有過先例,法國的龐洛郵輪(Ponant)就是被 LVMH 的競爭對手 Kering(開雲集團)給收購,之後甚至把專門航行於大溪地的 Paul Gauguin 郵輪也買下併入 Ponant 了。
LVMH 旗下已經擁有 Belmond 這個同時擁有奢華飯店、火車和河輪業務的品牌,趁著疫情讓水晶郵輪這樣一個經典的品牌被釋出的機會,一舉補齊帝國旗下的旅遊版圖,不正是絕佳的投資機會嗎?而且只需要拿出原本準備用來收購 Tiffany 金額的零頭,就可以把 Crystal Cruises 收入囊中了。
在收購 Belmond 時,LVMH 表示未來奢華本身將不再只是物質上的擁有,而是會逐漸地朝「體驗」,特別是非凡的體驗移動,人們雖然還是嚮往精品,但對千禧世代來說更具價值的將會是各種令人難忘的體驗,諸如美景、美食、美酒和旅行,這不正是一趟頂級郵輪之旅提供的嗎!
一個奢華形象深植人心三十年的經典郵輪品牌,如果能找到像 LVMH 這樣財力雄厚而且資源充沛的新主人來為其擘畫新的願景和文化,應該不難打造出能夠讓人們風靡嚮往,趨之若鶩的郵輪體驗吧?
光是在船書上加印 Crystal by LVMH,客戶大概價格都不看就埋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