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重創觀光旅遊業後,我曾經考慮是不是該把早上起床的時間往後延,但細想後覺得早睡早起這個好習慣不應該被疫情所影響,因此即便公司的業務目前處於消失的狀態,我還是維持每天不到七點就進辦公室的日常。
有幾回大樓的管理員好奇地問,為什麼每天都這麼早到?我笑而不語,只是點頭和他示意,便徑自走進電梯上樓進辦公室去。於我而言,出門上班的過程如同是一種生活的儀式,精神和鬥志總是在踏進公司的那一刻變得抖擻,而比其他人提前兩個小時開始新的一天,一週下來便會多出至少十個小時的差距;不管這些時間的投資報酬率高低,我判斷長期積累下來應該仍會形成可觀的競爭力,因此便就這麼擁抱了這看似吃虧的“早鳥”生活了。
泡好咖啡後,我便開始每天中、英、日三種語言的讀報時間,遇到和旅遊產業相關或是特別感興趣的新聞,便會利用 Evernote 將文章進行剪報收集,並且根據其屬性歸檔到和同事們共享或是我私人的數位記事本中。一般情況下,在九點鐘同仁陸續抵達辦公室之前,我便已經結束今天的情報搜集工作。
上述的這些日常流程,幸運地尚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因此生活的中斷感並不強烈,但由於觀光旅遊業是這波衝擊受創最深的重災區,因此工作的中斷感便隨著全球疫情的惡化而日益加深。雖然公司的財務狀況良好,貌似足以撐過這段完全沒有收入的艱困時期,但看著帳上原本充沛的現金一個月接一個月地快速減少,還是不免擔心萬一人們對於搭船郵輪的興趣必須等到有效疫苗出現後才能恢復,那麼以目前普遍最快需要至少 12 到 18 個月才能開發出來的說法來評估,像我們這類以郵輪行程作為主要商品的業者,「勒緊褲帶」過日子的時間豈不是要到 2021 年春天以後才比較可能獲得緩解?公司的現金,能燒 12 到 18 個月嗎?
保持樂觀,是我在從事旅遊業之後所訓練出來的一項技能,因為這份工作需要面對的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實在太多了,不樂觀一點,只怕真的會精神崩潰。但凡事做好最壞情況的打算,則是幾次在職場上生活中受挫跌跤後所得到的領悟,如果跌倒、衝擊是必然會發生的,那麼設法讓自己,讓團隊或組織能經得起摔,便是最要緊的生存之道。
其實最壞的情況,也就是在等到復甦以前,就這麼把現有的資金給全部燒光。資本用罄之後,基本上就只兩條路,一個是清算重整引入新的資金繼續經營,另一個則是解散員工關門歇業。儘管我不認為情況會惡化到這個地步,但既然是模擬最壞情況下的可能發展路徑,自然就必須把自有和可借貸資金皆全部用罄的可能性也一併考慮進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投資人願意進一步注資接手經營,那麼傑夫就必須面對「中年失業」這件我過去總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殘酷現實。
想到這裡,我不禁好奇,失業生活的第一天,自己還是會維持在早上五點五十七分起床的習慣嗎?如果短時間內找不到新工作,或者沒有馬上再就業的欲望,又會不會乾脆收拾包袱回故鄉台南放「長假」過慢活日子去?對於早上只吃一片吐司,午餐一根香蕉,晚餐一個便當的我來說,只要精神食糧不斷炊,失業後不管在哪裡生活,好像也沒有太大差異;既然如此,也就不一定非要留在台北。
在疫情發生之前,我總認為自己大概要七老八十被迫從職場退休後,才會考慮搬回故鄉生活。但疫情發生之後,人類社會生活所受到的影響,不僅對經濟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巨大衝擊,就連許多人們習以為常的理所當然也要被迫進行調整與改變。剎那間,我似乎又回到了青春的歲月,因為在某些夜裡,我又開始懷疑人生了。
怎麼會努力了大半輩子的心血,最後卻因為一隻看不見的病毒而一夕摧毀?!這天,我回想起了商周報導 e-go 租車旅遊集團老闆徐號源的故事,並且在腦海中咀嚼雄獅旅遊王董寫信向員工喊話,說他對女兒說「我失業了!」,以自己剪頭髮節省開銷為例,懇請同仁共體時艱的字句。這些旅遊大亨,曾經也是別人眼中的三流角色,但憑藉著過人的膽識、格局和毅力,抓住機會乘勢而起,最終成為了業界翹楚。可此刻的他們,我猜夜裡恐怕比任何人都還要更懷疑人生吧!?否則怎麼會和疫情賭氣,不結束就不去剪頭髮?
允許自己把各種藏在心裡頭的負面想法宣洩出來,其實並不妨礙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在接受了可能中年失業的情況後,中年失業這件事本身便不再那麼令人感到焦慮,取而代之地會預先做好必要的心理建設。而面對全球疫情不知何時可以結束,產業不知何時方能完全復甦的幽深黑洞,盤點手中資源並且做好需要長期抗戰的財務規劃和心理準備,方是確保在絕境中仍能生存下來的重要關鍵。
總是強調心態“歸零”重要性的傑夫,從沒料到有天居然會見證了收入集體歸零的日子。但在疫情剝奪了許多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由、隱私,甚至寶貴的生命之後,也許全球經濟衰退百分之幾、百分之十幾,甚至是百分之幾十,似乎也不是什麼需要過度恐慌的事情,畢竟地球暖化所可能導致的浩劫人類都不怕了,郵輪公司的股價、旅遊業的存亡、台股的起落又有什麼好操心的?
老實說,在這個地球上大概只有人類自己擔心經濟沒有成長。世上所有其他的生物,此刻則大概都為了新冠病毒而齊聲喝彩,因為多虧了它,這個世界才得以暫時地從人類片刻不息的強取豪奪與日夜摧殘中得到緩解;我們最不自由的這一段日子,卻很可能是這顆星球近千年來最自由的一刻。
也許這次的病毒,既不是美國也不是中國所製造出來的生化武器,而是地球為了自保所催生出來的防衛機制。或許在她的眼中,人類才是真正致命的癌細胞,而新冠病毒,則是可以殺死或減緩癌細胞生長的抗體。
如果下次向人類襲來的不是病毒,而是讓地球的生態秩序歸零的巨大隕石,人類千年來進行的各種算計,到頭來其實也不過只是一場空。這麼一想,可能會中年失業的窘況,似乎也就沒有那麼令人焦慮了。
這次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得要接受「歸零」的修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