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懷念起以前從事領隊工作時和客戶一起搭郵輪在世界各地旅行的美好時光。這次的疫情,不但可能徹底改變人類許多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對受創極深的郵輪業來說,要重新回到疫情之前正常狀態所需的時間,恐怕也會比航空業、飯店業和餐飲業要來的更長一些。因為一但疫情緩和之後,除了環保少女 Greta Thunberg 外,人們還是會偏好搭飛機來進行長途旅行,到了目的地後還是需要住飯店,旅遊的時候還是會想上館子吃美食;但在幾艘郵輪陸續傳出大規模群聚感染,並且被美國 CDC 疾病管制中心認定為具有高度傳染風險的旅遊方式後,除非新冠肺炎突然從世上絕跡或是有效的疫苗問世,要讓消費者重拾往日對郵輪旅行的熱情,只怕要非常非常地努力了。
三大郵輪業者嘉年華集團(Carnival)、皇家加勒比海集團(Royal Caribbean)和挪威郵輪控股(NCLH)最近成為了財經媒體的熱門討論話題,有主張政府不該向其紓困的、有鼓吹投資人趁股價跌深抄底的、有針對資產負債表優劣評估哪一家最可能存活下來的、有大膽預測郵輪業將自此江河日下的、也有看好郵輪業韌性,正能量送暖的。
傑夫自己的看法,是郵輪業的復甦需要時間,不管有沒有業者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而被收購,市場並不會因此就憑空消失。熱衷搭乘郵輪的旅客數量可能會變少,但在郵輪業者對防疫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乘客對染疫的疑慮降低後,必定還是能重新贏回消費者的青睞。
就拿清明連假為例吧,台灣此刻難道不是正處在防疫的關鍵時刻嗎?出遊的人難道不怕染疫嗎?對個別民眾來說,大概會覺得台灣的疫情並不嚴重,所以連假出遊只要做好防護,應該就能將風險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但出遊所能獲得的滿足,可是非常地高呀!向來以服從著稱的民族日本,抵擋不了盛開櫻花的誘惑,憋壞了的台灣民眾也一樣,趁著外出掃墓的機會,就順道偷溜去景點散心。我舉這個例子不是要批評或維護連假期間出遊的人,而是要說明旅遊這件事有多麼地令人嚮往,而搭郵輪這個被許多愛好者稱之為會讓人上癮的旅遊方式,又怎麼可能會自此從地表上消失呢?
因此,郵輪業要迎來復甦的日子,雖然還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但對於已經投身郵輪旅遊逾十三年的傑夫來說,不但沒有浮現轉行的念頭,甚至因此而激發出疫情結束後重新站上第一線擔任領隊工作的動力,好再次重溫那段與客戶們搭船四海遨遊的美妙時光。
在這個連掃墓都要被歧視的社會氛圍下,搭郵輪旅行真的是一項好奢侈的願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