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說,這已經是猶如戰時的緊急情況,因此必須採取激烈的手段。脫離歐盟的英國更驚人,居然考慮讓 80% 的國民染病,靠物競天擇的自然演化來對抗明顯無法控制擴散的病毒。
離譜嗎?向來以沉穩著稱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悲觀地警告七成的德國人可能染病,如果不是有可信的數據和分析資料,擁有科學家性格的梅克爾會用如此駭人聽聞的言論來呼籲民眾正視疫情的嚴重性嗎?
悲觀的情緒,一瞬間籠罩了整個世界;市場恐慌的程度,連巴菲特都說自己花了 89 年才頭一次看見。
沒有生意的日子怎麼辦?只好寅吃卯糧,然後把希望放在疫情過去後的“報復性”成長。但說歸那樣說,如同已經流逝的歲月無法重新挽回一般,2020 年因疫情蒸發掉的業績和營收,絕無可能在隔年全部“討回來”。而且比起報復,我真心認為許多業者只要能存活下來,大概就心滿意足了,沒有誰敢冀望深蹲之後能夠跳的更高;光是能重新站起來,重新站穩腳步,便已經是件值得慶賀的事。
但接著便傳來全美五十個州通通淪陷的災情,連狂人川普都改口說美國疫情可能要七、八月才能得到控制,市場上更悲觀的分析甚至把時間拉長到明年初。
在卯糧也吃完以後,有多少業者還有辰糧、 巳糧可以吃?日前我曾向一位客戶表示自己完全無法想象疫情到年底仍無法結束的情況,但那樣的可能性,隨著疫情在歐美的失控,竟也變得不讓人意外了。
防堵不了的疫情,讓我對旅遊業短期內復甦的看法高度悲觀,幾乎篤定要虧錢的 2020,剩下來的問題只有虧損金額的多寡;如果暑假旺季前可以恢復正常,那大概就是小虧;如果要到秋天以後,毫無懸念一定就是大虧了。
特別是在 3/18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式宣佈鎖國後(非本國籍人士一律限制入境,且不管本國人或非本國人一律要居家檢疫 14 天),生意已經不是大幅減少幾成,而是直接歸零。雖然幾家上市櫃大型旅遊業者帳上的現金都算充裕(雄獅 27 億、鳳凰 3.5 億、山富 5 億、五福 5 億),沒有資金周轉不靈的疑慮,但不會倒閉不代表不會虧錢,以員工人數逾三千多名的雄獅為例,其一季的營業費用約為 7.5 億,因此每空轉一個月的潛在損失便高達 2 ~ 2.5 億。即使空轉的期間可以設法降低支出,但仍是杯水車薪,無法避免空轉所產生的高額損失。大多數業者皆預估六月底前的出遊市場將全面凍結,這也意謂著空轉的時間將至少再持續三個半月。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刻,比起樂觀來,似乎能虧得起錢,才是真正的競爭優勢。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三大郵輪集團不約而同地都忙著籌錢,好確保能有足夠的資金撐過這次危機的原因吧。以市值最高的嘉年華集團(CCL)為例,其 2019 年全年的營運費用為 175 億美元,這是即便郵輪無法行駛的期間也會產生的開銷,換句話說其空轉一個月的損失便可能高達 14.5 億美元(其帳上的現金只有約 5 億),禁航與暫停船隊營運對其所造成的巨大壓力,不言而喻。為了因應可能的財務需求,嘉年華集團已經用罄了其往來銀行所提供的 30 億美元短期貸款額度,但如果疫情真如川普所言要到七、八月才能得到控制,那麼其龐大的資金缺口該由何處支應,將會是一大挑戰。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嘉年華集團日前亦針對 2020 的獲利發出預警,表示極可能出現虧損,但由於疫情的發展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因此無法預估虧損的金額。一家過去四年來每年淨利都在 26 ~ 31 億美元之間,年年派息的賺錢公司,因為疫情的衝擊居然發佈了全年可能虧損的消息,影響之巨讓人不得不吃驚。
瑞銀 UBS 日前便針對三大郵輪業者模擬了一份在零營收情況下的現金流量預測。其在報告中假設嘉年華集團可以延後支付 75% 的新船建造款項,並且降低約 5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再加上其額外支領的 28 億信用貸款之後,整體的資金缺口仍有 13 億美元待補。
雖然零收入的情況似乎有些極端,但可以確定的是不論疫情是在夏天之前還是夏天之後結束,全球旅業今年的生意和營收都勢必不會有太好看的數字。
謝金河說郵輪變慘業,三年內恐難翻身。但我覺得那是相當粗糙的說法,也太小看郵輪產業的韌性。雖然從最近的股價和其所面臨的困境來看,當然很慘;但只要疫情結束,人們對於染病的恐懼消失,郵輪旅行的市場還是極具潛力,如果三年都翻不了身,不會是人們對搭郵輪感到恐懼,而是疫情仍然還沒得到控制。
那麼,空轉的日子可以做些什麼努力呢?
保持身體健康,扎實地每日蓄積能量。如果不幸公司倒下了,你得要能自立自強;如果公司撐下來了,你就是能否報復性成長的重要成員之一。
加油,那怕只是每天到辦公室吃一個便當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