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以提供“體驗”為主要商品的旅遊產業,在這波即將襲來的科技浪潮中,乍看之下似乎算是相對比較安全的行業,畢竟人文的內容還是要透過人來傳遞,才能產生機器無法提供的“溫度”。至少,許多旅遊從業人員們是如此相信,或寄望的。
但我最近在歷史學家哈拉瑞的書中看到了一個這樣的句子,他指出才不久以前,銀行行員和旅行社業務還是完全不受自動化威脅的兩種職業,但如今卻已經變成了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當人們只需要滑滑手機,就可以透過演算法購買機票的時候,還需要多少旅行社業務?
除了規模較大的業者之外,多數的中小型旅行社其實已經很少能只靠代訂機票或飯店生存下來,不管每一家著重的服務內容是什麼,基本上全部都屬於利基型業者,因為除非在特定的項目能夠有過人的本領,否則不必等 AI 或 Automation 來淘汰他們,在擁有規模和資本雙重優勢的大型業者猛烈夾殺下,生存的空間只會越來越狹窄,生意越來越萎縮。
但瀕危物種其實只是很可能會絕滅(Extinct)的物種;如果善加保護,其實也不見得就會完全從世上消失。因此即使旅行社的數量未來很可能會大量地減少,但只要能順利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管是個人或是公司,都還是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和自然界瀕危的物種不同,在商業的世界中除非能夠提供價值或者具備戰略地位,否則沒有人會因為你瀕危就保護你。)
我有時候會忍不住好奇,在科技與商業模式迭代速度越來越快的今日,倘若放縱自己用緩慢的步伐前進,又如何能跟的上時代的潮流?當 OTA、航空公司和飯店都已經將大數據和演算法列為未來最重要的銷售工具時,還在使用 Excel 管理客戶名單的旅行社不正是哈拉瑞文中所指出極可能被淘汰的一群人嗎?
一個朋友私底下問我,會不會考慮將來自己出來開一家旅行社,我則是斬釘截鐵地告訴他絕對不可能。原因很簡單,開一家旅行社的門檻其實不高,但如果是要經營和目前公司相同領域的產品,那倒不如不開,因為頂級郵輪在台灣的市場和利潤沒有好到值得和栽培自己的恩師所創辦的企業倒戈相向;即使有那麼好,堅毅性格裡的那股正直,也讓我對那樣的念頭不屑一顧。那開一家和頂級郵輪完全無關的旅行社呢?這不是和勸網球選手納達爾改挑戰花式滑冰,然後叫車神舒馬克改騎環法自行車比賽一樣,白白浪費優勢和天賦了嗎?
在旅遊業工作的好處,是每天接觸的內容大多和會讓人感到歡樂的主題有關;說穿了,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設計並且販賣美好的旅遊體驗,而不只是幫客戶訂機票、訂飯店。事實上,傑夫所扮演的角色不但很難自動化,擅長的技能也多屬於不需要使用演算法的領域,可這並不代表我就能在科技的浪潮中生存下來,覆巢之下無完卵,公司如果被時代淘汰了,我能獨好嗎?團隊中的年輕夥伴們,都能順利地再啟航嗎?如果旅行社真的如哈拉瑞所言成為了 Endangered Species,身處其中的我們又該如何扭轉情勢?是該正視可能被淘汰的嚴峻挑戰,還是渾噩度日,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來安慰自己其實景況也還不算太差?
年逾六十的老闆,其實無所謂了。再堅持個五到十年,我也差不多能有可以無所謂的資格了。但辦公室裡面這些今天正準備要綻放的年輕世代,有像當時的我一樣擁有可以快速成長和淬煉的舞台嗎?緩慢安逸的環境,會不會最後反倒成了扼殺他們職涯發展的溫室?每回公司的業績不振時,我便會不由自主地為這些在公司浪費了時間和天分的年輕人而憂心;因為公司如果不好,他們的未來就不會好,除非是另謀出路;但在這裡過慣了舒服日子後,還能去哪裡吃苦?
人工智慧或者自動化,在我看來都不會讓旅行社成為 Endangerded Species;如果哪天真的瀕危了,背後真正的肇因,應該會是對競爭力低落的無感吧!
更重要的是,傑夫屬於稀有動物,需要好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