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我也被診斷出癌症末期的話,會選擇用什麼方式來度過餘下的短暫生命?」
這不是我第一次和死亡打交道,但隨著年齡增長,對死亡的恐懼似乎反倒比年輕時加深了許多。
「我怕死」,現在,我已經可以毫不猶豫地向人坦誠自己有多麼想活著,而且是健康地、朝氣地活著。
明明上午還在雜誌的精華書摘上閱讀關於人類活到一百歲成為普遍現象後,該如何面對這漫長人生進行規劃的書。下午卻在微信的朋友圈上看到一位和我極投緣的客戶病逝的消息。
「才五十出頭的她,為何走得這麼急?」協助人們如何為一百年漫長歲月進行規劃的書,一瞬間覺得毫無存在的必要。
「不想死」是我追憶故人時,心裡總偷偷夾帶的自私欲望。因為還有好多事情想去做,還有好多話想要對人說;但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覺得還沒活夠,特別是好不容易熬出頭了,就更加地不想死。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會對她的辭世有如此深的感慨;因為她擁有的美好,比我要多出了太多太多,這段被病痛折磨的日子,她的心理和生理該有多麼難受?臨走前給眾人寫下的道別字句,又是流乾了多少回眼淚才換來的瀟灑、坦然。
「不想死」我彷彿聽見了她低聲泣訴著心中的恐懼。又或者,那是我自己心裡的聲音。如果只剩下五年、十年的生命,能做些什麼?該做些什麼? 倘若只剩下半年、一年,該怎麼修這堂「死亡」的課?
「無法想像,也沒有自信能面對那樣子的情況…」
「也許,就是一片茫然,一片空白,然後預先安排妥自己的後事,盡量不要給別人造成困擾…」
比起準備一百歲的人生規劃,也許先要檢討一下自己今天是不是活得充實、爽快。
每天試著找一件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去做,每天都要反覆提醒自己去珍惜眼前的每個片刻。
比起完全不需要學習的「恨」,該將精力放在如何去「愛」的上頭。一個充滿愛的人生,想必會比一個充滿恨的要更值得記憶。
然後,愛上自己吧!在盡頭之後的路,只剩下自己獨行,你若不愛自己,誰來愛你?
希望大限將至時,我能積累下足夠的勇氣,然後微笑地對著身邊的人們說:
「我活得很痛快了,我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