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 1992 年的麗晶七海郵輪(Regent Seven Seas Cruises)是一家專攻高端旅遊市場的郵輪業者。成立初期所使用的品牌名稱為 Radisson,自 2006 年起才更名為 Regent。
2010年時,台灣的晶華麗晶酒店集團(FIH Regent Group)從美國卡爾森集團(Carlson Companies)手中以 17.5 億台幣買下 Regent 的品牌,接管全球麗晶酒店的經營管理業務,其中也包含了 Regent Seven Seas 郵輪的品牌特許權。 2013 年船公司向晶華支付了 6,000 萬台幣的一次性品牌權利金,以確保未來獨家使用 Regent 品牌名稱來經營郵輪事業的權利。
除了 Regent 這個名稱之外,麗晶七海郵輪和晶華麗晶酒店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關聯。 反倒是在美國境內發生的幾次併購案,讓 Regent Seven Seas Cruises 一步步地邁向嫁入「郵輪豪門」之路。
卡爾森創立於 1938 年,總部設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旗下擁有麗笙(Radisson)、麗亭(Park Plaza)、星期五餐廳(T.G.I. Friday’s)及卡爾森嘉信力旅遊(Carlson Wagonlit Travel)等知名品牌,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酒店集團之一。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卡爾森感受到極大財務壓力,就把經營重心放在價格較便宜的三星級旅館,而把營運難度較高的頂級酒店品牌出售。
全球前三大,納指一百強
2008 年二月卡爾森集團以 10 億美元的代價將麗晶七海郵輪賣給阿波羅投資集團(Apollo Management)。當時阿波羅旗下已擁有大洋郵輪(Oceania Cruises, 2007 年購入)和同樣以 10 億美元由麗星郵輪(Star Cruises, 2008 年一月購入)所獲得的 50% 挪威郵輪(Nowegian Cruise Line)股份。因此為了更有效管理集團所持有的郵輪資產,阿波羅另成立了一家控股公司 Prestige Cruise Holdings 來專責經營 Regent 及 Oceania 這兩個郵輪品牌。
2013 年一月,挪威郵輪於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以每股 US$19 發行 IPO 成為上市公司(NCLH),當年以該價格所估算的市值約為 38 億美元;公開發行後阿波羅和馬來西亞雲頂集團透過旗下麗星持有的挪威郵輪股份分別降至 20% 與 28%。
2014 年九月,挪威郵輪控股公司再以 30 億美元購併 Prestige Cruise Holdings,買下了 Regent 與 Oceania 兩個奢華郵輪品牌,一躍成為僅次於嘉年華(Carnival)和皇家加勒比(Royal Caribbean)的全球第三大郵輪集團;並於 2015 年十二月被列入納斯達克一百指數成份股中 (NASDAQ-100,是由掛牌於納指交易的企業中,市值前 100 大所構成),市值也突破百億美元。
於是,一家原本只有三艘船,而且逐漸顯現出老態的麗晶七海郵輪,自 2015 年起便接二連三地公佈令市場期待的消息,不但大手筆投資建造將挑戰市場最頂級新船的 Seven Seas Explorer;並將斥資 1.15 億美元針對三艘舊船進行大規模的改裝翻新,讓船隊的整體品質能夠與備受市場期待的新船一致。
嫁入豪門意外當家
若不是後台夠硬,口袋夠深,這樣花錢的方式可真沒幾個人受的了。而麗晶七海郵輪的後勢之所以讓人期待,則是因為這個嫁入豪門的品牌,不但沒有失去原先的經營主導權,反而易客為主,成了這家全球第三大郵輪集團的管理核心團隊。創辦大洋郵輪的 Frank J. del Rio 成了 NCLH 的大當家,而他的二個心肝寶貝 Oceania 和 Regent 自然也不能被冷落在一旁,透過整合集團資源所取得的優勢,無疑地會使這兩個原本就表現傑出的品牌受惠。
舉例說吧,預定於 2016 年夏天下水的 Seven Seas Explorer,不但保留了 Regent 原有的 Luxury 血統,更完美移植了 Oceania 的美食體驗;船上不僅增設了海上最美的「Culinary Arts Kitchen 美食教學中心」,連岸上觀光行程都導入了 Oceania 極受歡迎的「美食探索之旅」,讓乘客和大廚們一同尋訪各地區的在地美食。 挪威郵輪所擅長的娛樂表演節目和相關資源,則會讓一直以來難變出新花樣的 Regent 和 Oceania 擁有更多元的表演藝人資料庫和選擇。
雖然有時候嫁入豪門不見得一定是好事,但對麗晶七海來說,未來幾年的前景可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