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東尼藝廊」甫開張沒有多少日子,馬上便面臨了可能變成「蚊子館」的危機。 因此為了力挽狅瀾,只好趁著週末安分地閉關抱著筆電寫稿。
今次要聊的,是很多人都耳熟,不少還曾親訪義大利現場近距離細看端詳,但卻很可能都沒有真正看懂的一座大理石雕像。 他,是世界上最美的男人,大衛;更清楚一點地說,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的大衛。
.
大衛是誰?
即使是對聖經故事不熟悉的人,大概也都多少聽過「大衛對抗巨人歌利亞」這個記載在舊約聖經裡的故事。 David vs. Goliath 也成了西方世界用來形容「小蝦米對大鯨魚」情況時最常引用的典故。 這故事要能發展下去,形勢比人差的大衛最後當然必須擊敗巨人歌利亞;如果是歌利亞三兩下便打倒了大衛,那種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無聊故事,大概也沒有被寫進聖經的必要。 而這面臨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敵人卻絲毫不退縮勇敢迎擊的大衛,便成了當時正快速堀起的梅迪奇家族計劃在翡冷翠的廣場設置一座能夠代表城市精神的公共藝術雕像時,最適合的候選角色之一。
.
梅迪奇家族造這尊大衛像的目的,既不是用來推廣基督教,也不打算擺在教堂裡供信徒們觀賞;而是一種企圖透過藝術來體現文化與價值觀的媒介,類似一種無聲的呼喊,鼓舞著每個市民去挑戰生命最大難度的聲聲殷切期盼。
.
在現今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弱小和匱乏幾乎逐漸成了一種恥辱,好像只有「高富帥」才配擁有不凡的華麗人生;如果不幸屬於「矮窮醜」一族,大概就只適合追求安穩平凡的尋常人生。 五百年前的翡冷翠,透過藝術鼓勵人們去當大衛,去挑戰極限;今日的台灣,藝術是專屬於少數人的高雅嗜好,多數年輕人也只想成為歌利亞的黨羽,日子越輕鬆越好…。
.
一塊等待了二十幾年的完美大理石
採石工人在翡冷翠附近的卡拉拉山挖到了一塊極為完美的大理石,其完美的程度讓許多雕刻家們望石興嘆;除了興奮地讚美它的珍稀,也暗自地心生恐懼,深怕這塊完美的石材會毀在自己手裡。於是這塊完美的大理石,從被挖出來之後,便一直維持著石頭的模樣,沒有一個工匠有能雕出與其完美程度相應作品的自信。
.
二十幾年之後,它才終於和米開朗基羅相遇。
.
既然有了設置這麼一座公共雕像的計劃,自然要找到合適的石材和雕刻家來進行創作;最適合的材料,當然是那塊舉世無雙的完美大理石,而最佳的人選,自然是二十三歲便接受梵帝崗教廷委託製造聖殤雕像,早已名滿天下的米開朗基羅。
.
接受梅迪奇家族委託製造大衛像的米開朗基羅,那年只有二十六歲,而他在第一眼看到這塊讓許多人敬而生怯的大理石的時候,竟只是淡定地說「大衛早就在這塊石頭裡了,我只需要把多餘的部分給拿掉…」
.
「那是一種對自己的專業多麼強烈的信心啊!」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心中產生了極大的震撼。 現代職場中許多人成天將「專業」兩字掛在嘴邊,甚至用「專業」來作為當自己的企劃或作品遭到質疑時的托辭,認為自己內行,別人都是外行,所以膽敢嫌我東西不好的,就是不專業。 這樣的毛病,傑夫雖也偶爾會犯,但更多時候是在職場上看見明明能力平庸,卻絲毫不思努力只是自滿地成日批評、嘲笑他人不專業;殊不知自己其實也沒有真的專業到那裡去。 這震撼,與其說是對米開朗基羅的佩服,還不如說是對自己不但才華無法相比,便連努力程度也有如此巨幅差距而感到吃驚。在讀完米開朗基羅的傳記後,我深深地覺得,他最偉大的一件作品,其實是他自己。
.
.
米開朗基羅眼中不一樣的大衛
在米開朗基羅之前,當然早就有其他人曾以大衛作為主題來進行創作。但不管是繪畫或是雕刻,描繪的一般皆是在大衛已經擊敗巨人歌利亞之後,將人頭提在手上的勝利姿態。 米開朗基羅不單讀過聖經裡大衛的故事,自然也看過許多其他人所創作的大衛。但在米開朗基羅心中這座將要代表翡冷翠城市精神和文化的雕像,不該是勝利者的姿態;相反地,應該是那個正準備要面對生命最大挑戰,全身的肌肉繃緊,注意力集中,眼神略帶不安卻仍堅定的大衛。
.
因此如果只是讚嘆大理石上所呈現出的肌肉線條,而漏掉了米開朗基羅在大衛身上所安排的「戲」和「內涵」,那麼就真白看了。
.
.
不只是座雕像那麼簡單
望著眼前的大衛像,我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另一方面卻同時受到了激勵,在心中許下要不斷挑戰和超越自己極限的志向。
.
是的,這座被米開朗基羅從完美大理石裡所釋放出來的大衛像,不只是座雕像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態度,一種對生命的激情,是一股不懼怕挑戰的鬥心、堅定和自信。 那是米開朗基羅他自己,也是他眼中的這座偉大城市的時代精神。 因此,這尊大衛像不只是藝術傑作,更是米開朗基羅企圖喚醒人們對生命熱情的殷切提醒。
.
.
於是,每當感到怠惰、鬆懈時,我就會不自覺地把大衛的照片拿出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連那麼偉大的米開朗基羅都不斷地努力超越自己;這麼平凡的我是不是該要檢討一下這過分懶散的生活,好好地振作一番?
.
如果你恰好和傑夫一樣是「懶散病」重症患者,則建議手機桌面應該也放一張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好時刻提醒自己奮鬥奮鬥奮鬥,努力努力努力。
.
生命有一種慣性,向上或向下,往往取決於一個人的選擇和態度。 安東尼藝廊裡的展示品,希望分享給讀者的,除了美之外,更多是人生的風景。 下次造訪翡冷翠,別忘了向時代的巨匠,同時也是追求生命極致的典範 – 米開朗基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