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領隊工作的訓練,為了要應付旅行中各種無預警的突發狀況,我總習慣在心中為次日的行程準備至少三套劇本,一切按計劃進行的 A 版本,計劃必須臨時變更的 B 版本,和最差情況發生時的 C 版本。
這樣的訓練,本只是為了讓自己在帶團面對旅客時能夠表現的更加沉穩、從容,但在收山並開始投入管理工作之後,才發現這項在外勤時代所累積下來的能力,在辦公室裡似乎也同樣地實用。
經營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不可能諸事一帆風順,也因此需要進行應變的場合,比起帶團來竟是更加地頻繁。公司創辦人的驟逝、關鍵供應商的變節 、核心幹部的出走、舊顧客的流失、人才的斷層…,我的實務管理經驗,便是從為這一個個接踵而至的危機撰寫不同的應變劇本開始。
「Worst case scenario 會是什麼狀況?」行事風格向來明快果決的我,只要評估風險和損失仍在可承受的限度內,便會毫不猶豫地出手。過去十年領隊生涯所磨練出來那股不怕失敗和挫折的韌性和堅毅,成了我切換跑道後最重要的一項武器。 企業家的英文單字 Entrepreneur 是由法語動詞 entrepren(to undertake,去承擔某事)所引申而來,因此我在管理工作生涯的初期就非常明白,如果自己有朝一日也希望能成為一名出色的企業家,就必須從「承擔責任」這件事開始。
承擔責任,並不是在名片上印一個體面的頭銜或是在重要的合約上簽字就可以。那是一種 commitment,我開始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拆解公司的現況,然後為公司的未來發展設計各種劇本。品牌的理念和價值為何?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又是什麼?追求卓越的過程,還需要網羅那類人才?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如何尋找出能繼續獲利的商業模式? 如何將科技整合進企業的日常運營? 如何提高團隊工作效率和單位產值? 我們的優勢還能維持多長的時間?
隨著自己的決策所影響的層面越來越廣,這項針對不同情況備妥至少三套劇本的習慣便越是根深蒂固。或許是因為事前大量地模擬不同情境的結果,並計算各種風險的損失成本,我的辦公室生涯也逐漸地展現出帶團時的那種沉穩和從容。
僅管薪水收入比起帶團的時候要大幅地減少,但從工作中所獲得的成就感,卻是十倍、百倍地增加。
農曆新年長達 9 天的連假,對我這個無鄉可歸的工作狂來說,似乎太長了一些。 不如,趁這機會把自己生涯發展的三套劇本,也好生地翻一翻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