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寫關於故鄉的回憶,是二年前從台南過完農曆年返回台北後,由於感觸良多,因此在溼冷的公館老宅裏趁著畫面尚鮮明,趕緊將一幕幕溫暖的回憶給記錄了下來。 雖然還要兩、三天才會南下,但平時總是不輕易上身的寫作魂,今兒個卻突然興致高昂;於是在讀完了二年前的「回鄉 2012」之後,決定寫一篇「回鄉 2014」,好把已經過時的舊版本給換下來。(沒看過2012版的朋友們,恐怕要失望了,因為在著手撰寫新版本的此刻,舊版本便已被下架)
一個禮拜多前,老弟來訊詢問是否打算回家過年,我以時間尚早為由未答;硬是拖到了前幾天洪爸透過臉書來訊時,才打定主意回鄉一趟。 對於在旅遊業工作的人而言,過年無法回家幾乎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不管熱門冷門的領隊,這段時間總不至於會無團可帶。
但傑夫的情況特殊,自入行以來,除了去年之外,幾乎沒有帶過春節檔的團;人既然在國內,回鄉過年似乎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但每次才剛回到台南,便又馬上盤算起離開的時刻;不知是從何時開始,我對家的記憶,已漸漸從生活了二十年的府城,轉移到了台北這座被異鄉客殖民的城市。
二十歲那年,我頭一次獲得逃離故鄉的機會。夜間部補校的在職進修生竟考上日間部大學,原本被捨棄的人生,意外地出現了轉機。 對於能夠離開家到不同的城市去生活,我和所有人一樣,充滿了幻想和期待。 但比起其他人所嚮往的自由,從小便無人管教的我,在那個仍青澀的年紀就已經明白,真正的自由並不是脫離父母的掌控,而是擁有到那裏都能生存的競爭力;因此即使英文是從上大學以後才開始加強,自我踏進校園的頭一天,就下定決心在畢業之前要讓自己的英文程度追上其他人的水準。 也許是大學生活太過平淡,記得那時候回鄉的頻率,高到住對面的洪媽忍不住調侃說「啊你是錢太多,怎麼三天兩頭就跑回來?」
雖然不太確定自己那時候為什麼不像其他的大學生,一放假就結伴到處去玩;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對於回家這件事,仍有很大的嚮往。 因為自那時起,我不再是被人笑話的對象,那個沒有媽媽又自甘墮落的可悲小伙子,已經不復存在。 雖然上的不是什麼名牌大學,但成為大學生這件事,明顯地為我一直以來卑微的自信與自尊打了一劑強心針。 最起碼,我變得開始喜歡回家去。
二十四歲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台南就業。
二十五歲,我第二度離鄉;而這次一走,便是十年。
前幾天和剛從美國自助旅行三個月回來的小舜相約在公館碰面吃飯,看著二十五歲的他,我不禁好奇起自己那個歲數時的模樣和想法。 我早已記不得十年前自己是什麼拙樣;只知道這十年來,這個世界和我都有了太多數不清的變化。 每一年,我都覺得自己似乎比別人成熟,比別人更有想法;但每年看前一年的自己,卻又覺得那時候的自己怎麼會那麼不成熟,那麼傻? 如果我眼中三十四歲的自己都不及格,那麼才二十五歲的小舜,不簡直是個無藥可救的蠢傢伙?
但轉念一想,我二十五歲的時候,大概也沒比他好到那裏去。
於是我用過來人的立場與他分享,語重心長的告訴仍有著些許叛逆的他,接下來的這十年,會是他人生最精華、關鍵的階段;錯過了,便很難再追回來。
十年的歲月過去了,故鄉的人事物也有了不少改變。 我無法想像當年如果沒有選擇離開,自己今天會是何種景象? 而更讓我好奇的,是再過五年、十年以後,人生又會推著我去到何方?
現在的我,就是家;因此我在那裏,家就在那兒。 故鄉台南雖也曾經是家,但隨著我流放的歲月漸長,回鄉似也已不再等同於回家;探望故人、親友,於是成了唯一的誘因。
我望著二十五歲的小舜稚氣未失的臉龐,思忖這個和我當年一樣即將要北上離家工作的小伙子,十年後在故鄉重逢時,會是什麼模樣? (哇~!那時我也都四十五了耶,要是沒好好保養的話,應該會非常鬆垮…)
「遊子們,該回家了。趁還有家可回的時候,趕緊回去走動走動吧!」
有时间,的确应该多回家走走!尤其是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