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氣和話題皆熱的 Netflix 韓劇,已經面臨劇荒情況很久的我,自然也沒有錯過的理由。至於狗血內容究竟好不好看,我覺得見仁見智;就好像有些明星或素人突然爆紅一樣,走紅其實也不需要太多的邏輯或道理,紅了就是紅了,事後分析不管再怎麼精闢,其實都是馬後炮;夯劇如果那麼容易催生,那我也不會長期鬧劇荒了。老實說如果不是因為這劇夯到成為 Netflix 史上播放次數最高的影集,相關新聞引起我高度的好奇心(什麼內容能讓老外集體追劇?),我懷疑自己會不會被這樣的片子吸引。
會突然想到這齣已經追完一段時間的話題韓劇,是因為今天和 David 在辦公室幾句簡短的閒聊過程中,他不經意地提到了公司不知不覺地也已經燒了逾千萬的資金。這個數字雖然符合我的預期,但從他口中雲淡風輕地講出來時,我還是詫異地在心中打了一個冷顫;眼前這個人真的是那個以精打細算(摳)聞名,連一千元國旅券都不輕易放過的人嗎?
然後,我沒來由地想到了《魷魚遊戲》這部韓劇。
遊戲的規則很簡單,隨著參賽者的人數越少(死亡),累積的獎金就越高;但如果有半數以上的人同意,便可以放棄獎金結束遊戲,但若未達半數,則所有人都必須繼續玩下去;最後順利通關的人,可以獲得累積的高額獎金。
此刻的旅行社業者們,某種程度上似乎也和魷魚遊戲的參賽者們面臨著相同的處境。隨著競爭對手的數量越來越少(縮編、倒閉),未來獲利的機會就越高;如果捨得過去十八個月已經白白燒掉的資本,就可以放棄並結束遊戲,但如果捨不得,就必須做好繼續燒錢的決心;而最後順利生存下來的業者,便可以獲得高額獎勵(市佔?獲利?)。
如果一家公司所擁有的資本代表的是公司的生命,那麼旅行社業者們又何嘗不是和魷魚遊戲的參賽者們一樣,都抱持著把命豁出去的心情在苦撐呢?
最近八大行業走上街頭抗議的新聞讓我發現,酒店小姐好像比導遊領隊勇敢、團結,同樣是因為政府為了防疫而被犧牲的行業,但奴性堅強的旅遊業者除了偶爾透過媒體唉兩聲,好像就只能無奈地接受活該被犧牲的角色。有人連走路被人孔蓋絆倒都申請國賠,那旅遊業者們因為配合政府防疫而被搞到傾家蕩產,難道就活該倒霉嗎?好奇之下,我上網查詢了國賠法:
「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亦同。」
由於政府是“合法”侵害人民的自由和權利,因此於法不負賠償責任;但即便如此,於情也應該祭出更合理的補貼條件,讓業者可以順利度過邊境封鎖的惡劣經營條件,而不是一天到晚強調業者可以改做國旅、或者趁機轉型。對於絕大多數做不了國旅,或者嘗試做了但沒有實質意義,而且也沒有能力轉型的,是不是就只能自認倒霉、自生自滅了?
許多我認識的旅遊業資深前輩們,有的提前退休享受清閒生活了,有的換了個東家繼續留在這個行業拼搏,但有更多人被迫面對中年失業和轉業困難的窘境。能退休或者找到新舞台,都還算幸運的;有些說老不老,說小又不算小的,如果遇上了公司決定斷尾求生,或是彈盡援絕再也無以為繼的,心中不知道又會是怎麼樣酸苦的滋味?有些在旅行社做了十幾甚至二十幾年的資深內勤,好不容易熬到自己出頭了,豈料公司一夕間「乎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半生的職場努力和辛勞付出最後竟只是一場空?我無法想象她們必須經歷的不甘和苦楚,也慶幸自己能有足夠的緩衝時間去調適心態,安慰自己近十年的努力雖然泡湯了,但至少我們還擁有一個完整的團隊和舞台,還有一個至少在我面前,可以雲淡風輕地講公司已經燒掉多少錢的 David。
作為負責經營的人,他當然不會沒有壓力,或者不知道每個月空轉都會無意義地燒錢,但這場旅遊業的魷魚遊戲一但決定參加了,便只剩下兩種結果,一個是被徹底淘汰出局,另一個則是不計一切地設法生存下去。換句話說,我們其實沒有其他的選擇,想要活下去,就要接受燒錢的遊戲規則。
我偶爾不免會感到好奇,究竟這些錢燒得值不值?有沒有意義?公司自 2012 年九月成立迄今,已經正式邁入第十個年頭了,公司要從疫情海嘯衝擊後生存下來的機率很高,但和我多年前接受管理職位時心目中對公司未來樣貌的期待,卻有了完全不同的結果;疫情結束之後,甚至還不是就一切重頭開始,而是要從斷壁殘垣的一片荒廢中慢慢逐步重建家園。公司會有下一個十年嗎?十年後的公司會是什麼模樣?我還會在這裡嗎?那時的我又會是什麼模樣?念及至此,我突然領悟了一件事,現在的我,和十年前的我,有著明顯的差異,十年後的我也勢必會和今天的我有所不同。有些生理上的變化無法憑藉意志控制,但生活的經驗、閱歷和內涵卻完全可以操之在己;並不會因為我十年後的收入比現在高或低多少,曾經用心度過的這段歲月就失去意義。如果人是這樣,那公司過去九年多的歲月其實也不會因為今天一時的虧損就通通不算數,旅行社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和競爭力從來都是人,只要優秀的人還在,就不怕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我不確定自己未來十年是不是還會留在旅遊業工作,因為內心深處總有個角落不斷地發出「差不多該是時候去嘗試其他挑戰」的聲音。在這個連 Youtuber、TikToker、Podcaster 都能當作職業的時代,四十五歲從舊職種退休,然後展開探索另類職涯的第二人生,對我來說似乎是一個相當吸引人的選項。比方說我可以拿每年的股利收入到處旅行,然後當一個讀者稀少的三流作家。我覺得這大概也是第二人生最令我著迷的地方吧!You do it for love, not for a living.。
「一、二、三,木頭人。」機器女孩每次轉身,我都能看到身旁其他的參賽者被射殺倒下。有些明明不論規模和體質都比我們要強壯的,卻意外地因為誤判形勢而提前出局。有些則和我們一樣提心吊膽地一面看著墻上剩餘的遊戲時間,一面盤算著自己還有多少順利通關的機會。
劇中參賽者穿的綠色運動服,我建議酒店小姐和導遊領隊們應該也都要去買一件,然後約好某天一起穿上街抗議,來一場另類的 Squid Game。
我學長穩的很.他是站在台上穿紅衣發號施令那位!
我最近也在思考10年,非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