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股市出現大幅修正時,總會從各路 “財經專家” 的口中聽到諸如老人與狗、裸泳和乖離率這些 “事後” 用來說明股價為什麼下跌的原因。令人感到疑惑的,是這些比喻或數據往往都是在事發之後才被拿出來大說特說,鮮少有人肯在事發之前告誡提醒投資人保持理性。靠大戶散戶眾人齊心炒作,短短幾個月就炒出了市值破兆的貨櫃公司,只能說台灣人真強!
「不擔心海水退去後發現是在裸泳?」
「怕什麼,咱搭的是貨櫃船呢;管它潮汐怎麼來去,大船靠港出港,最後永遠航行在海面上!就算裸體,也是名副其實的海賊王。」
「不擔心技術面乖離率過大,小狗跑太遠,必須回到主人身邊?以長榮為例,股價三年的均線乖離率是 792%,年均線乖離率是 371%,就連季線的乖離率都高達 108%,真的可以像這般沒有明天似的一直瘋漲?」
「你這大外行,老人遛狗才有狗跑太遠必須自己回來的問題,年輕人遛狗完全不一樣,狗跑再遠,我們都有體力追過去。而且科技時代,現在還能無人機遛狗呢!」
雖然身邊有不少買了船票淘金的朋友,也希望大家都能順利發一筆橫財,但每回聽到類似上述的言論時,總還是忍不住為其捏一把冷汗。因為歡樂的派對總有結束的時候,全球十大海運航商近期也只有台灣能出現這般漲法,但這另類的奇蹟最後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收場?派對的費用會由誰來埋單?我總忍不住感到好奇。
別誤會,台灣能出現市值破兆的航運公司,我真心地感到與有榮焉。經過這次事件後,人們赫然發現貨櫃和貨櫃船居然也已經成為全球貿易不能缺少的關鍵稀缺資源,如果除了半導體護國神山外,倘若台灣也能有自己的護國艦隊,又何嘗不是件值得慶賀的事?但如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所提出的論點,股市不等於經濟,如果光靠炒作就可以無中生有地創造出財富,那治國太容易了,每天印鈔票發給大家投入股市炒股就可以了。只是炒航運股太沒意思了,大家應該用同樣的方式炒作台灣經濟,長榮一年股價漲了 1,733%,台灣的經濟如果比照辦理,就可以從 6,110 億美元翻十七倍變 10.5 兆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歐元區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GPD 成長率當然沒辦法和股價一樣進行人為的炒作,但我舉這個極端的情況為例,是想強調世上沒有什麼獨門生意是好到每天睡醒公司的價值就增加 10%。但最近的航運股票,就是這般瘋狂的漲法,如果這樣每個交易日就增值 10% 的複利公式可以獲得支撐,那麼每八個交易日投資的價值就能翻倍,長榮今天市值正式突破 1 兆,七月中旬會破兩兆,七月底破五兆,八月中破十兆,暑假結束以前,市值就能超越台積電,達到二十兆。
這樣的事情,當然不會發生,因為再怎麼瘋狂,也難以只靠炒作就炒出二十兆的市值;要知道台灣全年的 GDP 也才十七兆,單是出現一家市值超過十五兆的台積電已經不容易了,除非是貨櫃三雄運貨途中意外發現金銀島,套句張忠謀董事長的話,應該很難。
但從身邊友人們的言論來判斷,他們似乎將每天睡醒股價就漲 10% 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在他們的眼中股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更重要的是,憑什麼其他人躺著賺,自己卻只能乾瞪眼流口水。經濟史學家金德爾柏格(Charles Kindleberger)說過:「在這世界上,沒有比看到朋友發財更讓人焦慮、昏頭的事了。」
「為什麼股價已經飆到 200、300 了還是敢下手買? 」我不由自主地對海賊王們俯首讚歎。但轉念一想,如果連天才科學家牛頓都無法抵抗人性的貪婪和瘋狂,不甘心自己的同事朋友因為繼續持英國南海公司的股票而比他更富有,因此在接近股價最高點附近重新進場,而且投入了更多的資金,希望彌補之前所犯的錯誤。
結局,當然充滿了警世的效果,南海公司股價泡沫很快破掉,股價大跌導致最後牛頓也因而破產。
我不清楚航運股的泡沫什麼時候會破,但試想今天如果有人向你推銷一個穩賺不賠的投資機會,而且還日賺十趴,一個月就能翻倍,你會相信嗎?還是會覺得這肯定是詐騙集團?但最近的航運股幾乎就是比照詐騙程度的劇本在飆漲。於是本來就在船上的一片歡樂;來不及上船的,則和牛頓一樣,心裡充滿了各種熬煎。
朋友問貨櫃航運還可不可以買?我坦言自己不敢碰,但人性的瘋狂會把股價炒到什麼地步,老實說也無從預測。因此只要心臟夠強也輸得起,就當作是去 Las Vegas 賭博,在量力而為的前提下,尋個刺激也不錯。
如果你不相信牛頓的故事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那至少參考一下乖離的數字吧,畢竟狗都跑那麼遠了,你真的有把握能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