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從辦公室返家的途中,順路去公館的家樂福超市(之前是頂好)採買,打算買些泡麵、冷凍食品和零食餅乾來作為防疫期間減少出門頻率的存糧,豈料不僅泡麵的貨架上一片空曠,連冷凍區冰箱內的食品也幾乎全被掃光;最後我只買到了兩包珍珍鱈魚香絲、一包仙貝和一罐義美的酸梅湯便黯然地結賬離開。
恐慌的氣味,用一種極具視覺震撼的張力,瀰漫在空蕩蕩的貨架和街頭。
我每天早上的頭一件功課,不論是放假在家或是上班出勤,就是閱讀中、英、日文的新聞標題,了解這個世界有那些重大的事件或新鮮的趣聞,而在快速瀏覽過幾十個標題後,總也能挑出七、八篇內容值得閱讀的文章。以色列與加薩的激烈駁火、從瓦礫堆中被拖出來的女童、印度失控的疫情和焚屍堆空拍畫面、比爾蓋茨年輕的荒唐事跡、貝佐斯造價逾五億美元的超級遊艇(這令我特別感興趣,因為公司所銷售的頂級郵輪如 Silversea,造價都沒有五億)、李奧納多承諾四千萬美元並提供自己的社群帳號來保護和恢復加拉巴哥群島的物種多元(加拉巴哥是公司的主力特殊商品之一,因此我也特別關心)、Sanofi 和 GSK 研發的疫苗效力至少 95%,有望在年底上市……,早晨讀報的過程是工作因為疫情衝擊幾乎停擺的期間,少數讓我感覺具有「產值」的活動。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吧,最近為了進一步累積法文的單字量,於是把法文新聞也列入晨間讀報的守備範圍,心想大概沒有比現在更適合挑戰學習瓶頸的時機了吧。
法國最近幾天關於疫情的新聞,和台灣恰好往相反的方向發展,在經歷了嚴格封城措施後,加護病房的病患人數終於開始持續下降,關於解封的討論也自然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話題。然後我想起了昨天在《The Jab 》最新一集的 Podcast 上聽到醫療政策編輯 Natasha Loder 在節目結尾的閒聊和主持人 Alok Jah 分享她終於能和她祖母擁抱的喜悅時,竟不由自主地也跟著開懷笑了起來。疫情曾經一度失控的英國,在施打疫苗一役成功地逆轉勝,酒吧可以開始在室外的空間營業,生活的各種限制也開始逐步恢復正常, Natasha 打趣地形容,她不知道要如何如政府所宣導的那般 “安全地” 擁抱她的祖母(不抱最安全?),但她已等不及要給她的祖母一個久違的擁抱。
台灣其實迄今仍沒有經歷過其他疫情嚴重國家所經歷過的嚴峻情況。超前部署,最後證明不是萬靈丹,在安然度過了十五個月的正常生活後,我們終於也要迎來看不見的危險病毒在身邊不停流竄的恐懼。台灣的媒體之前總引用外電的報導,形容台灣的生活正常到令人產生與外界如同兩個世界的錯覺;今天如果把當下台灣和其他國家的媒體新聞報導放在一起比較,好像也還是兩個世界,只是彼此的情況對調過來,他們終於開始往隧道的出口走去,我們則是沒能僥倖地閃過厄運,被迫退回到起點重新開始。
所幸超前部署雖然不是萬靈丹,但其為台灣人民所爭取到的時間也同樣地彌足珍貴。日本日前公佈了 2020 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是負 4.6%,台灣則是正的 2.98%,甚至超越新興經濟體中國的 2.3%,為 1991 年來首見;這樣的結果當然與台灣的疫情受到控制,經濟活動受到衝擊相對有限相關。而除了經濟之外,時間為我們所帶來的另一項重要的貢獻,就是等到疫苗的問世。短時間內要取得足夠全民施打疫苗數量的難度雖然很高,但起碼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可供政府努力;而隨著新的疫苗陸續問世,台灣要走出染疫恐懼和陰影的日子,相信也不會太漫長。
台灣今天下午宣佈為了控制疫情擴散,全國皆進入三級警戒,指揮中心同時在記者會上證實有四十萬劑的 AstraZeneca 已從荷蘭阿姆斯特丹起飛,預定下午三點多送達台灣。這樣的數量尚不足以提供大規模施打,但如果透過全民齊心協力參與防疫能夠阻斷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像之前的超前部署那般為台灣再多爭取一些抗疫的時間和能量的話,也許很快的,我們也能像 Natasha 一樣,給對方一個熱情的擁抱了。
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