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三點在床上幾個翻身,沒來由地突然睡意全消,於是平常便有過動傾向的思緒也開始按捺不住,連珠炮般地向我拋出許多擾人清夢的話題。在腦海中自問自答地唇槍舌戰了好一會兒後,我終於代表周公舉白旗投降,放棄重回夢鄉的希望,接著索性起床不睡了,趕著天還未明,便坐到電腦前來寫稿轉換心情。
我是那種睡覺時不太做夢,或者即使做了夢醒來也完全不記得的類型,因此不論是幻想或是胡思亂想,通常都是在還沒睡著的時候發生,有些時候是我主動去想,有時則是因為某個事件的刺激,被動地想;有時天南地北不著邊際的想,有時又總繞著同一件事情轉。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讀了太多關於通膨的新聞,這晚的問答在進行到公館水源市場旁蕭家排骨的便當調漲 5 元,經常注文的控肉便當、蝦卷便當和香腸便當,現在都要 90 元一份了之後,討論的焦點便全部集中在通膨這件事上頭,從便當一直講到股票,越想越激動,越激動越清醒……。
對於偶爾會使用外送 App 叫餐的人來說,90 元的便當其實並不算貴。但對於在公館水源市場附近消費了十幾年的人來說,蕭家排骨每一次的調漲其實都會引起我的注意,因為這裡是我每週至少光顧一次的店家,食物可口價格公道是吸引我成為常客的主要原因,在物價高昂的台北討生活,如果不是像蕭家排骨這樣的店家供我以較接近南部的價格水準解決吃飯的問題,我大概也沒辦法省下錢來儲蓄和投資。因此每次發現點菜單上的價格改變時,雖然經濟能力早已經達到不需要再為這點小錢在意的程度,但心裡卻總是有一股難以言喻的疙瘩,因為如果連蕭家排骨都漲到 90 了,以後大概沒什麼機會在公館吃到物美價廉的便當了。別誤會,賣 90 元其實還是公道,只是同樣的菜色在調漲後,就顯得沒那麼超值了。
通膨怪獸究竟會不會來襲,各派的說法不一,情況也仍有待觀察,但蕭家排骨的無預警漲價,讓我聯想到另一個同樣上漲,而且漲到令人匪夷所思程度的商品 - 股票。
買便當的故事,如果只是買便當,大概也不至於到令人興奮失眠的程度;而是思緒以買便當為例,解釋通膨已經發生在資產價格飆漲這件事,讓我既覺得荒謬,卻也情不自禁地感到雀躍。我們先以買便當為例,來談談讓人覺得荒謬的原因。
社區裡有一家很多人都會去光顧的「台灣排股」,這家店的菜單有上千道菜可供選擇,最近討論度最高的餐點之一,就是過去長期乏人問津的「腸茸」便當。因為吃的人多了,腸茸的價格也突然間開始飆漲,等到我終於決定去買來試吃看看的時候,一份已經要價近 30 元,這大概是去年底的事吧。接著一個朋友問我腸茸好吃嗎,可以買來吃嗎?這時腸茸便當好吃的新聞已經充斥各大新聞媒體,整個社區裡面只有兩種人,吃過腸茸的和沒吃過腸茸的。
俗話說呷好逗相報,在人們爭相追捧的熱潮下,腸茸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飆到 45 一份。正當大家都沉醉在腸茸的美味時,價格突然從 45 快速崩跌,二、三個禮拜便跌回一份只要 30 元;那些才剛去買 45 一份來吃的人,於是開始捶胸頓足,覺得自己怎麼會那麼傻,30 就可以吃的東西,為什麼要花 45 去吃呢?有些人氣歸氣,覺得好吃的還是吃,有些則氣不過,吃了一次就打定主意不再吃了。
腸茸便當的價格,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間,漲到了今天將近 70 元一份,對於當時僅以不到 30 元賞味的傑夫來說,腸茸已經是和我無關的美食記憶。曾經問我腸茸好吃嗎,可以買來吃嗎的朋友,在價格接近 50 左右時問我,腸茸還可以買來吃嗎?我撓撓頭,說社區裡流傳說腸茸便當的價格上看一份 90,而且去年和今年的食物好吃也是事實,但這種價位我大概就選擇不吃了,畢竟好吃的東西也不只單這一種,就算不吃腸茸也不會怎樣。
腸茸的價格,最後會不會和蕭家排骨的便當一樣漲到 90,對我而言其實已無甚相關,當初買的餐券也已經在 50 左右轉手賣光。但資產價格膨脹的跡象,在此展露無遺,當一份 30 元讓人覺得超值,40 元覺得公道,50 元有點小貴的便當餐券短時間內被哄抬到一份 70 元,甚至喊到 90 元還有人爭搶的時候,資產通膨的情況已經近在眼前了。
覺得荒謬,是因為疫情衝擊淪陷慘業的我,過去一年的收入總額卻反倒創下生涯新高;情不自禁地感到雀躍,是由於資產通膨發生在我已經是有產階級的時刻,令我忍不住期待,財務自由的目標或許可以因為市場的狂熱,提前許多年實現。
為了便當調漲 5 元,蕭家排骨至少撐了好幾年才漲價,之後大概又得好幾年才敢再漲價。一個便當一個便當地賺,市井商販圖的也就是生意能長長久久,川流不息。
腸茸還可不可以買來吃?我真不知道。但 90 元的話,我想還是蕭家排骨的價格比較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