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四月與客戶咨詢 2020 年底的郵輪行程是否會受疫情影響時,為了安撫客戶的心情,同時避免其過早取消訂單,因此我深信不疑地對她說,年底應該有機會恢復正常吧,要是國境一直封鎖到那時候,經濟和生活會受到多麼大的衝擊,實在難以想象。
事實證明,原本難以想象的情境,不但完全有可能成真,結果甚至顛覆眾人預期。台灣的經濟不但沒垮,反倒成了全球極少數表現亮眼的國家;旅行社業者們雖然日子很苦,倒閉潮也沒有如某些人預言般出現,足見產業生命力強勁。儘管裡頭苟延殘喘的不計其數,但面對如此艱困的生存條件卻還能不蓋碗收攤,各尋門路活計延續營運動能這件事本身,便足以令人瞠目驚奇。
轉眼新的一年到了,轉眼一月便已經過去一半了。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憂慮,在上午交談時趁機向 David 提出了是否該考慮進一步調高減薪幅度的念頭。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無法像其他業者一樣轉進國旅,也沒有打算尋找茶葉、咖啡或是其他商品來進行販售,如果今年佔公司營收七成以上的夏季將再次因疫情泡湯,那我們總不可能只是繼續兩手一攤地坐以待斃,負責經營的人必須在設法創造營收與進一步刪減成本之間做選擇,沒有道理在明知道員工無事可做的情況可能延續至少半年甚至一年的前提下,卻仍不採取任何行動。
為了確保公司能生存下去的資金雖然預先籌措足了,但這不代表可以什麼事都不必做地等待黎明。我知道員工沒事做不見得就一定是瞎混、虛度光陰,但經營企業可以只是付錢讓員工到公司「進修」?更何況去年已經讓眾人進修了九個多月,既然沒人拿得出能創造營收的辦法,那少進辦公室混幾天日子似乎成了唯一可行,而且也最合理的方案;畢竟搞到人仰馬翻賣茶葉、咖啡、香水… 可以賺的錢,還不夠 cover 一成的薪資費用,與其勞師動眾去做這些風馬牛不相干的業務,倒不如開誠布公地與員工進行溝通,協調共體時艱接受額外的減薪休假措施,為公司的生存做出實際貢獻。
當然,疫情的發展不是沒有瞬間逆轉的可能,但其同樣也有惡化或長期化的可能,經營的人雖然必須保持心態樂觀,卻也必須為最壞情況預做準備。狀況好轉時減薪休假措施隨時可以結束,但被浪費掉的資源卻無論如何無法回收,去年已經賠掉的不算,畢竟沒人預期情勢會如此惡劣;但如果現在才一月我們就已經推估最壞情況或許要到明年三、四月才會開始好轉,卻仍無動於衷地只是慶幸公司資金水位尚足,並且對即將浪費的人力視若無睹,那就不是自信,而是自負了。
經過疫情的震撼教育,讓我明白了許多事別說不可能。作為受薪階級,我當然希望公司不要進一步減薪,但作為經營團隊的一份子,我卻必須主張進一步減薪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軍心渙散的問題也許暫時無需擔心,反正無仗可打,但對於能採取的成本刪減措施卻沒去做這件事,則完全說服不了自己。
萬一全球旅遊 2022 年初還不復甦怎麼辦?別說不可能。
那怕只是每個月多節省 10%,公司的資金每年就能多出一個月的金額供營運使用,在黎明到來以前,說不定差的就是這短短一個月。別說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員工也要有所領悟和承擔,不要以為公司財務好就一定不會倒。別說不可能。
如果真如雄獅的王董所預測 2024 才迎來復甦的曙光,以現在的情況,公司的財務肯定撐不到那個時候。別說不可能。
樹倒猢猻散,別說不可能。
不要賣咖啡.茶葉.香水.您的文筆可以出書.您的郵輪知識可以開講座.不必坐以待斃! 也不用等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