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程的航行途中,探險船阿蒙森號上也播映了 2001 年所拍攝,一共兩集的謝克頓傳記影片《Shackleton》;這部影片同樣也是以謝克頓 1914 年搭乘堅忍號(Endurance)前往南極探險受困的故事作為主要的內容。
會突然想起謝克頓,其實是因為最近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許多不同的產業帶來衝擊,而面對市況突然急凍的旅遊業來說,便好像是被冰山圍困的謝克頓一般,除了該冷靜地評估情勢,思考如何脫困的策略之外,在面對條件持續惡化的情況下,該如何即時地應變,果斷地做出決策,再再考驗著每一位企業經營者的能力和智慧。
疫情,早晚總會得到控制,堅持下來的業者們也勢必能走出營運的低谷,但真正促使我將謝克頓入題的關鍵字,其實是「深蹲」。
「深蹲,是為了跳的更高。」受到衝擊的業者、從業人員們彼此相互打氣、取暖。我雖然認同這樣的說法,但卻至今仍不敢對人說出「深蹲」這兩個字。因為深蹲的目的是為了之後的騰飛去蓄積能量和進行準備,關鍵從來不是你有沒有蹲下,而是你打算如何躍起,想跳的多高。從這個標準來看,我們雖然被疫情給壓蹲下了,但所有人只是樂觀地等待疫情結束,然後每天到辦公室吃個便當,待滿九個鐘頭,接著便各自回家。
我雖然不是船長,但好歹也是大副,因此每回聽別人提到深蹲這兩個字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感到心虛;因為除了堅持保障員工的生計,不放無薪假或發半薪之外,我們其實什麼也沒有做。除了極少數特別優秀的業者,我真心覺得大部分的業者都不太適合用「深蹲」來形容自己目前所處的情況,比較適合的應該是「蟄伏」。動物藏伏在土中不食不動,稱為蟄伏;人類藏伏在辦公室中不思不動,應該也能算是蟄伏。
一位管理逾百人團隊的友人驚訝地問我,按我的個性,怎麼能忍受這樣的情況?我當下突然不曉得該如何回答。儘管能夠誠實地去檢視團隊和自己的真實面貌,但我卻似乎一直刻意地迴避沒能讓團隊變得更加傑出、更加優秀的問題吧。
然後我想起了最近在雜誌的一篇文章上讀到的五個字「拿出辦法來!」,2001 年,網路泡沫化後,半導體業都非常困難,那陣子,台積電所有的副總都收到創辦人張忠謀送的一個紙鎮,紙鎮上,就是這五個字!
傑出的企業家或領導人,不一定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或者解方,但他們總是能積極地帶領團隊化被動為主動地去面對困局,並且群策群力地“拿出辦法來”。想著想著,我不禁好奇,如果自己也收到那樣一個紙鎮的話,我能拿出什麼辦法來嗎?
沒有生意怎麼辦?
同仁沒有事做怎麼辦?
疫情如果比預期持續的時間更長怎麼辦?
謝克頓在探險事業的成績表現平平,但最後卻因為一次失敗成為被廣為傳頌的英雄人物,意外地以「最成功的失敗者」身份流芳百世。他在身處絕境的惡劣條件下仍不輕言放棄的堅毅樂觀,是每一個身處疫情風暴中心的從業人員都需要學習的積極態度;但我此刻會特別想到謝克頓,卻是他在逆境中所展現的過人領導能力。為了讓船員們不會因為無聊而胡思亂想,他制定了每天的活動日程表,有負責遛狗的,有負責打掃的,有負責捕獵海豹的;在困住堅忍號的冰山退去之前,他要透過各種方法設法保持船員們的身心健康。即使最後堅忍號被擠壓碎裂沉入海中,他也沒有放棄求生的強烈欲望,帶著船沉沒之前所搜救出來的有限物資,在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下展開了與世隔絕的艱苦生活。
和謝克頓的處境相比之下,我們的情況好像也沒什麼。唯一的差異是,在遇到極大的困難時,謝克頓連一個夥伴也不願意犧牲,但今日的企業卻總是輕易地便做出犧牲員工生計的決策,要求放無薪假或領半薪來一起共體時艱。這項在我看來應該是非不得已時才應該祭出的最後手段,卻往往成為很多企業用來撙節成本,降低損失和衝擊的藉口。一家企業的員工,如果每次遇上逆風時都是最先被鋪上的墊背,又如何能夠期待他們能真心地為公司付出和努力?旅遊業的人員流動率,無怪乎會這般高了。
雖然許多業者現在的狀況更像是蟄伏,不是深蹲;但在蕭條的市況中生存下來本身,便已經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任務,遑論過程中寧願盡可能地由公司來承受壓力和損失,也不輕易去影響員工的生計。
我又一次地在心中思忖那位友人問我的問題,按我的個性,怎麼能忍受這樣的情況呢?我當時的回答,是船長“沒拿出辦法來”,但仔細想想,這好像是用來掩蓋我也拿不出辦法來的藉口。但為什麼能夠忍受呢?我想除了多年共事的情分,還有公司對待員工的那份寬厚和信任,都是可能的原因吧。
不論是蟄伏還是深蹲,大伙兒都要努力挺過去啊!
David 和我視公司組織如「家庭」當風災地震來臨時,保護家人安全健康最重要。常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完整的家庭,父母再苦也要讓孩子免於恐懼、免於挨餓。等待風雨過後,一家人得以捲袖重建。當然每個孩子個性也不同,有人懂的(深蹲),有人養精蓄銳,有人只是發呆,並非父母可以決定。
David 和我視公司組織如「家庭」當風災地震來臨時,保護家人安全健康最重要。常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完整的家庭,父母再苦也要讓孩子免於恐懼、免於挨餓。等待風雨過後,一家人得以捲袖重建。當然每個孩子個性也不同,有人懂的(深蹲),有人養精蓄銳,有人只是發呆,並非父母可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