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尾牙的餐宴上,我偶然地在和溫董的摯友傅先生的閒談中,聽聞了關於他打算進行樹葬的規劃。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瀟灑處理自己身後事的方式,莫名地對我具有吸引力;如果能夠不枉此生,又何必在死後仍要佔去一方風水寶地或是住進塔里?
於是我當下便決定,自己將來也要進行樹葬,而且最好是挑一處美麗無比的世外桃源來作為回歸天地的場所,如此一來不論為我下葬的人是誰,便也能順便看看這美麗的世界。然後想念我的時候,還可以藉故出門去旅行,暫時逃離現實的繁雜紛擾。
令人意外的是,坐在對面的總經理 David 聽到了我們針對樹葬的交談之後,便也加入了我們的談話中來,說他剛過世不久的母親就是選擇了用樹葬。
由於是為了旺年而舉辦的餐宴,意外被提起的樹葬話題便也就此打住;但因為對樹葬的共鳴而在心中激起的漣漪,卻從未停息,自那晚起便持續地餘波盪漾。
會有人真的不怕死嗎?我不禁在心裡好奇這樣的一個問題。會不會擁有越多的人,就會越害怕失去所擁有的一切?所以應該也會越怕死,或者説捨不得死?而對於那些擁有不是很多的人,死亡會不會更像是一種解脫?我,怕死嗎?究竟怕的是死,還是覺得還沒活夠?能夠健康地活著的這些時光,我有切實地分秒珍惜了嗎?
來臺北不知不覺也已經十幾年了,雖然經濟的情況已經有了極大幅度的改善,但我仍一直都維持著剛北上時那一段對未來還不是很明確,生活也還不是很穩定期間的簡單生活。除了很早就有無人可以依靠的覺悟之外,努力存錢投資以便有朝一日能贖回自由身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我從來都不介意為五斗米折腰,但自幼養成的那股強烈的危機意識使我總習慣未雨綢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出現有天就算你肯折腰,人家也不見得願意要你的情況。但如果我有八位數的存款,而且生活素樸簡單的話,職場上那些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口蜜腹劍、爾虞我詐、阿諛奉承…… 就可以通通拋諸腦後,專心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且不斷地在相關的領域去尋求突破和精進。
樹葬,是一種料理身後事的方式。但真正引起我高度興趣的,或許不是身後的處理方式,而是身前究竟要如何活出一段充實的人生,才能不留遺憾、不帶眷戀地化作一縷纖塵,瀟灑地謝幕離去。
世事無常,因此凡事最好今日事今日畢。不管將來是誰幫我安排身後事,記得我選擇的是樹葬。如果屆時我還沒有挑好進行樹葬的地點,那就看負責替我安排的人想去哪裡旅行,費用直接從我的八位數存款裡支出吧!
以植樹延續一個人的存在,後人思念時,
對其美麗的憑藉可以盡說生前來不及說的,
或是吐露不讓生人驚知的秘密。
雖然骨灰的磷酸對於土壤是不具肥沃的功用,
若妥適處理保存,不破壞土壤,樹葬是很有意義的。
我要準備一個小瓶子,交代下葬時將驚人的秘密連同骨灰一起埋進去…
記得立牌"禁止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