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底上亞馬遜的網站購買了 Anthony Doerr 的《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接著便每天睡前讀一點,週末也讀一點,不知不覺間便也隨著劇情的發展一幕一幕地來到了結尾。
旅行的回憶,有些發生在旅途的當下,有些則發生在旅途結束許久之後;但也有一些很特別的回憶會發生在旅行之前,而這些,通常就是一個人因為閱讀而產生的記憶。這和行前特地找旅遊書來做功課又不太一樣,你並沒有預期自己會前往書中所描述的任何地方,只是單純地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經意地對某些畫面或場景留下深刻或模糊的印象。
一般郵輪停靠聖馬洛時,絕大多數的乘客會選擇前往附近更具知名度的景點聖米歇爾山(Le Mont-Saint-Michel),如果已經去過聖米歇爾山的人,便可能改選距離稍微更近一些的古城迪南(Dinan),然後再利用下午的時間恣意地在聖馬洛的老城裡面來閒逛。
聖馬洛(Saint-Malo)的城名,取自六世紀時成功讓當地居民改信基督教的修道士的名字。這裡曾經是海盜的避風港,也是大航海時代的重要港口之一;法國探險家卡蒂亞( Jacques Cartier)於 1534 年從這裡啟航駛往加拿大。不久之後,聖馬洛開始發展成一個貿易港口,除了交易從新世界送回來的毛皮外,還有一個日益繁榮的鱈魚產業。隨著船東們越來越富裕,他們在城裡築起了美麗的房舍,起先使用的是木材,接著便有越來越多的花崗岩被作為主要的建材。隨著城鎮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外圍便也跟著築起了高聳的城牆來抵禦外侮;聖馬洛徒步導覽的其中一處參觀重點,便是這些見證過無數紛亂和戰火摧殘的石墻。
我對聖馬洛留下的印象極淺,也許是因為導遊介紹的內容絕大部分都和二戰相關,所以我刻意地撤退到隊伍的邊緣,好透過觀察周遭的生活日常來屏蔽掉夾雜著濃厚法國腔的英語導覽內容。解散後我聽到身旁的一對澳洲夫婦打算到聖馬洛城堡(Châteaude St-Malo)去看看,於是便默不出聲地尾隨著他們往海邊的方向走去。聖馬洛城堡是由布列塔尼公爵在十五世紀建造,現在是聖馬洛歷史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展示了城市的生活概貌和歷史,堡壘的瞭望塔則提供欣賞老城景色的絕佳視野。如果沒有讀 Anthony Doerr 的《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我對聖馬洛的記憶,應該就會是這天在城堡的瞭望塔上所留下的畫面了吧。
書裡我最喜歡的其中一段劇情,發生的地點就在聖馬洛;在經過幾百頁的鋪陳後,男女主人公的故事線終於交會了,這命運般的邂逅,男孩愛上女孩似乎是無可避免的發展;但豈知那份純粹的感情竟是那樣的短暫、那樣的令人心酸。什麼樣的愛情,讓兩個受盡苦難的孩子只能共處一天,事實上還不到一天的時間?女孩甚至不知道身邊的這個男孩喜歡自己。連告白機會都沒有的男孩,不只無法知道能否再見到眼前心儀的女孩,轉過身,自己能不能活下去似乎都沒有答案。
男孩那份輕柔的深情,於是成了我對聖馬洛最美的記憶。
為了不枉雙魚座 A 型的浪漫聲譽,也許有朝一日我該考慮帶心儀的女孩到聖馬洛去,然後代替 Werner 向 Marie-Laure 完成告白的心意。
比起老城的畫面來,這個新的版本是不是美多了?
厲害啊,這本書對我來說像是難讀的文言文。
我跟你不一樣,我對二戰歷史很有興趣。
不過讀完書真的很想去聖馬洛!
唉呀!你不早說,我就把我那本送你就好啦!
呵呵,妳真大方,但我可以自己買一本啦!
讀過書再去聖馬洛,應該是會更有 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