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 Crystal Endeavor 龍骨鋪放典禮(Keel-laying)的重量級來賓後,我忍不住好奇若不是雲頂香港一共投入了 4.8 億歐元買下並且擴張了原本經營困難的德國造船廠 MV Werften,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會願意出席這類活動嗎?同樣出席了典禮的地區首長 Manuela Schwesig 便在致詞中提到由於雲頂集團旗下三個郵輪品牌預定建造的新船訂單,位於 Wismar、Stralsund 和 Warnemünde 的造船廠的工作機會將獲得保障。
MV Werften 的執行長 Peter Fetten 進一步透露,建造 Crystal Endeavor 約需投入 500 名位於 Stralsund 船廠的工人,此外還需要約 500 名的外部承包商進行協力作業。換句話說,這一艘 19,800 噸的頂級探險郵輪將為當地帶來至少 1,000 個工作機會。
那,買下造船廠是一筆好生意嗎?
連德國總理都願意親自出席表示“感謝”了,自然不會是一筆在短期內可以產生理想報酬或加以回收的投資。但雲頂香港 2015 年會“神來一筆”地決定買下經營困難的德國造船廠,考慮的大概就只有長期的策略規劃和佈局,如果一切要按主席林國泰(Tan Sri Lim Kok Thay)預期的速度發展,那麼為了因應集團未來擴張船隊的造船需求,似乎直接買下造船廠也不是那麼“令人意外”的選擇。
但經營造船廠和經營郵輪是完全兩碼子事,這一步棋究竟會是“神之手”還是一次昂貴的“失誤”?大概最少要五到七年的時間才能看得較明白些了。與眾不同的代價,往往所費不貲。
不論如何,能夠邀請到德國總理來為水晶郵輪下一階段最重要的一艘新船的龍骨鋪放典禮祝賀,就品牌形象和公關行銷的角度而言,可說極具意義。(這時候買下造船廠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事實上,水晶現任的德裔 CEO 沃博(Tom Wolber)和前任的美籍女性 CEO 羅德里奎(Eddie Rodrigues)最大的差異,就是太務實(德國)、太低調(德國)和太不上相。如果羅德里奎的問題是把未來的夢吹的太大太美了,沃博的缺點就是把羅德里奎對水晶郵輪所描繪的各種可能想象一瞬間全拉回現實。務實不是不好,但一個品牌的“個性”往往會隨著 CEO 的個人特質產生微妙的變化;在羅德里奎任內的 Crystal Cruises 就明顯活潑、活躍許多。
在典禮中,沃博提到了 Crystal Endeavor 的姐妹船將於 2021 年完工下水服役,第三艘探險船則預定於 2022 年完工。
以沃博的務實性格來判斷,這兩艘姐妹船應該是已經確定會建造了。
“在看過所有的照片後,我真希望我也可以搭這艘船去旅行。” 總理梅克爾致詞時開玩笑地說。
“總理的話,我會為她空出房間來!” 沃博接受採訪時回應。
但如果梅克爾在卸任後還是維持其簡樸的生活方式,我想要在 Crystal Endeavor 上遇到她的機會,實在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