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郵輪上工作的台灣人,雖然數量不多,但近幾年則有明顯增加的比例;我自己就曾好幾次在 Silversea 的船上遇到來自不同城市的台灣女生,有趣的是她們擔任的職務大多都是 Reception 的櫃檯人員,因此傑夫那位曾在船上 Shore Excursion 部門工作過的舊同事,便成了少見的案例。
在扼要地回覆了這位網友的提問後,忍不住點擊了查看她 Profile 的連結;豈知不看還好,在發現留言的網友是個漂亮的年輕女生以後,竟有種莫名的雀躍浮上心頭;大叔的定力,看來也不怎麼樣嘛!
將不恰當的念頭和期待徹底收拾,我告別了這短暫回歸的少男情懷,提醒自己允許想象力奔騰流瀉是一回事,但若將想象和現實交疊,那就是無恥了。
食色,當真性也!
為了證明大叔可以把持的住,當晚我就主動加了人家的臉書。再說,喜歡欣賞美麗的人事物,總不犯法吧!
言歸正傳,這篇文章真正想要談的,是日益蓬勃的郵輪產業和其所需的各種從業人員。這個即將上船去體驗她第一次海上人生的網友,便是目前全球估計約 250,000 名海員的其中一人。
在郵輪上的工作,由於其移動的特性,因此多是採合約制,一期一簽,然後根據服務年資、職級和考核的成績,提供合約期間更長、待遇更好的續約條件。當然,如果表現特別差的話,也會出現不再續約的情況;但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員工選擇不再續約,有些是換到另一家郵輪去上班,有些則是選擇結束討海人的生活,改從事其他工作。
換句話說,這 25 萬名郵輪從業人員,其實有相當高的流動率;每一年需要約 7 萬名的新血才足夠替換自然流失的人力(退休或離職)。此外由於從今年到 2027 年為止,一共將有 113 新船陸續下水服役,因此需要額外 1 萬名的新兵來支應新船的人力需求。如果沒有特殊事件發生的話,在未來十年,郵輪產業每年都需要招聘約 8 萬名新血才能維持其營運。
這大概是在船上看到台灣人或是東方臉孔服務人員越來越普遍的原因之一。由於整個產業的人力需求提高了,一些過去鮮少由亞洲人擔任的職務(像是 Reception),也逐漸開始出現中國人和台灣人的身影。
“在船上每日工作至少十小時,連續工作五個月想起來有點令人卻步……”
向我提問的網友在第二封訊息裡稍稍透露了她心中的憂慮,但就我在船上實際觀察的經驗,除了負責清掃客房的房務人員工作特別辛苦之外,Hotel Department 其他單位的工作環境其實都蠻舒適的。此外也有 off duty 的時間可以上岸去觀光、血拼,作為工作與生活的調劑。
比較辛苦的,大概就是五個月不能回家,鄉愁難解這一點。但在看過她的臉書後,好像這也不太成問題,因為她似乎也屬於那種待不太住,三不五時就需要天涯海角流浪的類型。
她說不定一試成主顧,就這麼一直續約下去也說不定。
“青春,真好!” 我暗自在心裡讚歎。
“加油!” 我用簡短的回覆來隱藏爆發的少男心。
對「上郵輪工作,順便環遊世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