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 Sylvie 嗎? 」某個上班日的午後 Sonya 給我傳來了這樣一則 Line 訊息,我瞇細了眼盯著這個名字好生想了一會兒,實在沒有印象,就胡亂猜了一個她之前曾向我提過的某位同事。
「不是。」
「那我就不認識了。」
「你幾歲?」
「馬上要慶祝 37 了。」
「哈哈」
冰雪聰明的我,用手掌抹了抹臉,然後從鼻孔啍了一大口氣,對著訊息框裡的「哈哈」也乾笑了兩聲,便關掉對話視窗,重新埋首於工作中。
不確定是因為過了拉警報的年齡卻沒半點起色,還是真的剛好出現適合的對象,最近想給我介紹女孩子的人,明顯有增加的趨勢。
二十幾歲時聽到類似的話,總不放在心上;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緊急,我也不是那麼在意。
三十幾歲以後,聽到同樣的話,便很難不往心裡去;雖然仍不著急,但卻很清楚這回響的,不再是 False Alarm。
對於這些遇見優秀的女孩時便會想起我的友人們,我心裡著實感到恭維,也覺得他們明顯高估了我在婚姻市場的實際行情。如果這些女孩真如他們描述般美好,那配我這種大叔不單「可惜」,說不定還「可恨」呢。
「賣火柴的小女孩吧。」某回,我開玩笑地向朋友答覆自己選擇異性時的參考標準。或許只有同樣孤單的心靈,能夠理解和撫慰另一顆孤單心靈;我為自己找了個充滿詩意的未婚藉口。
僅管仍沒有放棄成家的念頭,但最近卻明顯感受到高齡未婚男女身上所必須背負的無形歧視。
「會不會喜歡的不是女生?」
「是不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特殊癖好?」
「對婚姻生活感到恐懼?」
「難道…性無能?還是性冷感?」
讓人訝異的是,比起從沒結過婚的高齡剩男剩女來說,人們對曾經結過婚,但最後以失敗收場的單身男女卻有著極大的包容和理解。沒有人會在耳邊催促他們趕快再婚,也沒有人會對他們的不婚言論提出任何疑慮。彷彿,婚姻也是一種疫苗,有結過婚的,就可以免疫了。
這讓我不禁開始考慮未來對外乾脆宣稱自己其實在二十幾歲時就已經結過婚,但因為兩袖清風,所以沒多久老婆便跟別的男人跑了。因為存在著那樣的陰影,才會一直維持單身到今日…
「她漂亮,身裁好,靈動黑白分明的大眼晴,聰穎,完整的旅遊業歷練…。 三年來在倫敦及杜塞道夫輪住工作,法語流𣈱,也善長南北極郵輪…。」
看著 Sonya 對這個她迫不及待想介紹給我認識的超優女孩的描述,我心裡暗自燃起了極強烈的懷疑,若真如她講的這般好,怎可能會輪到我?
「但她 35 歲了,對你可能會覺得年紀大…」
我訝異 Sonya 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難道我在外頭給人的,一直都是愛吃「幼齒」的形象?! 還是女人看女人的角度,其實比男人更嚴苛,那怕條件再好,都會因為高齡未婚而被貼上「滯銷」的標籤。
如果有天真的和 Sylvie 見了面,我大概會誠實地向她坦白,曾經高度懷疑她是否有 Sonya 口中形容的那般美好? 然後對自己身為滯銷大叔,竟還好意思去懷疑別人的這個行為,真誠地道歉。
「賣火柴,賣火柴,誰來買我的火柴…」友人們聽聞我荒唐的言論後,開始拉尖聲調在餐廳裡嬉鬧起來。
我突然想起這個素未謀面的 Sylvie 來,如果 Sonya 的描述屬實的話,那她在我「賣火柴女孩」的邏輯裡,會不會是個「賣軍火」的? 我心裡的狐疑和猶豫,會不會其實是對她的優秀和美好感到恐懼?
大叔的身價在婚姻市場短期內要回溫,只怕要很多很多根火柴(Matches)了。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