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新改裝年份: 2008 Jun | 船員: 117 | 乘客: 132 | 原始造價: 5千萬 美元
- 噸位: 6,072 | 客房面積: 5~22 坪
- 類別: Luxury / Expedition Ship
- 長度: 108.2 m | 寬度: 15.6 m | 航速: 14 Knots
- 郵輪聖經 Berlitz 評分: 1,617 (2014)
- 冰區航行等級(Ice Class): 1A
通常提到「探險」兩字,很少會將其與「奢華」聯想在一塊兒。 事實上,探險(Expedition)本身所帶給人的印象,通常帶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過程中亦可能伴隨著風險和難度。 但近幾年來,「探險」這項活動,逐漸成為頂級旅客們的熱門話題,也促使 Silversea 在 2008 年正式切入了探險行程的領域,讓一直嚮往極地旅遊,卻又苦無舒適的探險船可供選擇的旅客們,有了征服世界盡頭的絕佳機會。
Silver Explorer 是銀海郵輪在 2007 年將 M/V World Discoverer 買下後,另花費數百萬美元重新裝修後,於次年正式以 Prince Albert II 下水服役的頂級探險船;並在 2011 年重新改名為 Silver Explorer,讓名字能夠與旗下船隊更具一貫性。
大小僅 6,130 噸的 Silver Explorer,若是拿去和動輒十幾萬噸的大型郵輪做比較,就船上設施的部分想要端出什麼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內容,恐怕抓破腦袋也想不出幾樣。 但若改由探險船的角度來欣賞 Silver Explorer,那她絕對是眾佳麗中最性感的一個…
冰區航行等級 1A (Ice Class: Lloyds Register 1A)
在極地海域航行,冰區航行等級(Ice Class)是相當重要的指標之一。 雖然有些人也直接將其稱為破冰等級,但和真正的破冰船(Ice Breaker)相較下,Ice Class 級的船其實顯少用來破冰,其特別經過加強的船體只是比起一般船隻更適合在表面結冰的海面上來航行。
Silver Explorer 是目前航行極地的旅遊探險船中,少數擁有最高冰區航行等級 1A 的一艘。(再下來是 1B、1C) 所謂冰級 1A 的船,指的是在時速 5 海哩的情況下,能夠航行於碎冰群厚度不超過 1 米的海面;若是冰級 1B 或 1C,則必須在碎冰厚度不超過 0.8 米和 0.6 米的海面航行。 因此冰級的高低對探險船所能夠前往的地區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當冰級 1C 的船在利馬水道(Lemaire Channel)因碎冰厚度超過 0.6 米而被迫折返時,搭乘 1A 的 Silver Explorer 豪邁地繼續往南駛去,心中那股隱約的巧妙痛快感受,實非言語能夠形容。
.

極地之旅的靈魂人物-船長與探險隊員
花費大把銀子,並鼓起勇氣不惜萬里遠赴世界盡頭的你,當然是極地行程的主角。但要將這場力度足以撼動心靈的重要旅行給撐起來,共同參與演出的一干人等也極其重要。 事實上,讓這類探險行程能夠與一般的郵輪行程做出差異化的最主要關鍵,便是這些來自不同領域,擁有著不同專業的探險隊員們。
從地質學家、海洋學家、鳥類學家、生物學家、氣象學家、歷史學家、自然學家、專業攝影師… 等,每一次的航行都會有至少 11 名專家級的探險隊員隨行進行導覽與講解;而他們與你在世界各地旅行時所遇到的當地導遊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由他們的身上所散發出來那股對生命的高度熱情。 即使是已經造訪南極超過六十次的探險隊長,在順利踏上了登岸成功機率不高的貝利角(Bailey Head)之後,都會不自覺地嘴角上揚,毫不猶豫地對眼前由數千隻 Chinstrap Penguin 所鋪成的企鵝山谷發出讚嘆。
如同赴西天取經的唐三藏,一趟成功的探險之旅,除了天時與地利之外,這些出色的探險隊員們,便是旅客們的孫悟空、沙悟淨…(喔,還有那個雖然老是壞事,但卻又極為重要的豬巴戒)
此外在極地航行時,船長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除了需視天候狀況來判斷航行的路線外,亦是決定情況是否適合搭乘小艇登岸的最後決策者。 故只有在極地航行擁有豐富經驗的船長,才能夠帶給旅客最多的收獲和驚喜。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僅管奢華程度無法追上同為銀海旗下的 Silver Spirit 這類新造郵輪,但在房間的舒適程度以及餐飲的水準上,卻已是所有探險船中最高級的一艘。 以艙房為例,Silver Explorer 大概是唯一一艘船上全部的房型皆配有浴缸的探險船了。 在寸土寸金的探險船上,讓每位乘客都能享受泡澡的樂趣,是一件極為奢侈的想法;畢竟每間房少放一個浴缸,多出來的空間就能多隔出幾間房。 但對定位在「頂級探險船」的 Silver Explorer 來說,有效利用空間並不等於收益極大化;如何最大程度保留那些讓銀海郵輪的乘客們津津樂道的舒適與服務,才是首要考量。
因此在 2007 購入了 M/V World Discoverer 之後,改裝時便將原本船上的 112 間客房減少為 66 間,以便增加每一間客房的面積。 並採用了與船隊中其他郵輪相同的傢俱與裝潢,讓乘客在登上 Silver Explorer 後,仍能在許多細節發現他們所熟悉的 Silversea 義式奢華。
Silver Explorer 上主要的用餐場所,是位於 Deck 4 的 主餐廳(The Restaurant),大部分情況一日三餐都是在這兒享用。 早、午兩餐為半自助式,除了 Food Station 配有服務人員,餐廳內也有服務生隨侍在側,倒水、點飲料和清理桌面。 晚餐則是 Full Service 的正式西餐。 千萬別小看這些在台灣稀鬆平常的桌邊服務,因為在成本高昂的極地航行要提供這類服務,所需要的人事成本也相對可觀。 若是將餐飲和服務的品質也一併納入考慮的話,Silver Explorer 絕對是所有探險船中,最有資格以 Luxury Expedition 來行銷的一艘。(頂級探險船 ≠ 頂級郵輪,若是用一般搭郵輪的標準來評價探險船,那大概分數會非常難看…)
受限於補給的條件,船上的餐飲水準僅管不算差,但比起同屬銀海郵輪,2009年下水的 Silver Spirit 來,還是稍嫌弱了一點。 若遇上饕客級的乘客,甚至會覺得船上的東西不夠好吃。(看是拿來和那種船比較,也有乘客以前曾搭過皇家加勒比海郵輪前往地中海,然後覺得 Silver Explorer 上的餐飲相較之下要更精緻、美味的多了!) 但平心而論,和其他前往南極的探險船相比,Silver Explorer 上的餐飲水準,已經是「高級」的不得了。 特別是在經過一天的探險活動後,在餐廳內把酒言歡的那種絕妙體驗,實非一般郵輪旅行能夠相比。

船上活動
探險船上唯一的娛樂人員,通常是位能夠自彈自唱的琴師歌手。 除了下午茶及晚餐後在 全景酒吧(Panorama Lounge)演唱外,舉凡船上任何需要配樂的活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而位於 Deck 6 的 劇院(The Theatre),則是探險隊長進行明日活動預告以及各領域專家們舉辦講座的場所。 雖然不是每場演講的主題都讓人感興趣(大多數時候整個劇院的位子還坐不到一半滿),但這些講座提供了許多能讓整趟旅行更具趣味的資訊與知識,比起看過即忘的歌舞表演來,還更值得參與。
同樣位於 Deck 6 的 觀景酒吧(Observation Lounge),平常沒什麼人來(Deck 4 的酒吧較近,而且有酒保和服務生的時間長);但在遇上鯨魚的時候,則是所有乘客從甲板上賞完鯨拍完照後,撤退休息的主要場所。 對於起得早的乘客,在主餐廳尚未開門前,這裡也提供簡單的西式糕點、咖啡及果汁供取用。
在 Deck 5 的酒吧旁,也有一間圖書室和幾台可連網的電腦(網路需另收費),這裡所收藏的大多以與極地相關的書冊為主,但也有一些文學和其他類型的刊物。 不意外地,這裡是船上最少乘客會造訪的地方;倒不是乘客不愛看書,而是大伙兒都傾向帶自己的書到酒吧去,一邊悠閒地喝咖啡、一邊自在地覽冊。
一趟探險之旅的主要場景,當然不會是在載具上頭。 但出人意表地,在許多乘客的記憶中,Silver Explorer 上所發生的點滴,竟絲毫不比在岸上和企鵝面對面時遜色。 如同波爾多的紅酒需要存放在橡木桶中培養一般,一趟精彩的旅行,也需要在緩急動靜之間有完美的切換與平衡,才能製造出最可口的美味回憶。 而 Silver Explorer,就是這樣一艘能夠讓人回味無窮的豪華探險船。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