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工日期因為克羅埃西亞造船廠破產而數度延遲的 Scenic Eclipse,總算是在八月十五號正式下水啟航(其實是隔天才出發,內部的裝潢工程在首航這天仍尚未完成),並於美東時間的九月十號於紐約舉行正式的命名典禮。
16,500 噸的 Scenic Eclipse 被來自澳洲的 Scenic 集團主席 Glen Monorey 定義為六星級的 Discovery Yacht,但不管你高興怎麼叫它,其基本上就是一艘將精品酒店的設計元素大量套用在內部裝潢上的探險船。從好的方面來說,Scenic Eclipse 不論內外,在視覺上確實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但若是從實際的角度來檢視,則會發現在酷炫感消退之後,其實也沒有太多真正的創新。船上常駐的兩架直升機雖然提供了從空中欣賞目的地景致的機會,但一來需額外支付的費用高昂,二來隨著空拍機的普及,搭乘直升機的吸引力雖然不至於消失,但也明顯地大幅減少;與其說是創新,其實更像是用來強化整體“土豪感”的大玩具。
在 Scenic Eclipse 上沒有所謂的主餐廳,取而代之的則是 8 種不同主題以及風格的用餐場域。這樣的概念在近幾年其實有越來越風行的趨勢,頂級郵輪品牌 Silversea(銀海郵輪)2017 年下水的 Silver Muse 上便是採用了類似的餐飲規劃。
Eclipse 船上形態最接近主餐廳的場所,應該當屬義式餐廳 Elements 了,雖然空間比起其他餐廳來並沒有大上許多,但由於菜單每晚都會進行更換,因此容易讓搭慣郵輪的旅客產生主餐廳的錯覺。其他的主題用餐場域還包括了法式餐廳 Lumière,三間亞洲餐廳 Koko′s、Teppanyaki 和 Sushi(雖然號稱三間,但其實鐵板燒和壽司吧都是安設於 Koko′s 亞洲餐廳內的附屬空間,將全部算作一間似乎更為恰當)和時下當紅的 Chef′s Table 主廚餐桌。據聞船上大部分的餐廳皆規劃每四天便更換一次菜單,雖然此舉無疑地能夠為乘客帶來更多元的餐飲選擇和變化,但部分資深的郵輪旅客也對於如何在選項繁多的狀況下維持穩定的餐飲質量存疑。可就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大概也是 Scenic 這家旅遊集團切入郵輪領域的優勢之一吧!由於沒有任何的包袱,因此也就可以放手大膽地去進行各種實驗,即便日後發現某個概念行不通或是效果不如預期,進行調整和修改也不是什麼多丟人的事,比起步步為營,顛覆傳統似乎更符合 Scenic Eclipse 一直以來的形象。
也許是數度延期的緣故吧,行政主廚和探險隊長這兩個關鍵的角色都和先前所宣傳的人選不同,最後執掌餐飲體驗的是德國裔的 Tom Götter,其前一份工作便是在頂級郵輪品牌 Seabourn(璽寶郵輪)擔任主廚,因此對於 Scenic Eclipse 上的新職務想必也是駕輕就熟;而探險隊長也從我認識的 Kara Weller 換成了 Jason Flesher。雖然原本四處尋訪延聘來的人選,最後都因為無法忍受漫長的等待空耗過程一一掛冠求去,但我個人則認為這部分大概對整體的體驗不會造船太大的影響,在我曾經共事過的探險隊長中,Kara 其實也沒有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今天 Scenic 找來的是傑出的 Juan Carlos Restrepo,或是順利從 Silversea 挖角大腕級探險隊長 Conrad Combrink,然後因為延期而損失他們的話,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根據 Cruise Industry News 網站的統計,探險船的數量將在未來幾年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從 2019 年的 84 艘增加為 2023 年的 114 艘,換句話說即使不計包含 Scenic Eclipse 在內於今年新下水的 11 艘新船,未來短短四年間便還有至少 30 艘新船會陸續投入戰局;就算不是每艘船都會開到南極去,但未來南極擁擠的程度,勢必也會比今日的情況更加嚴重。這點從銀海郵輪考慮 2021 年將登船地點安排在智利的威廉斯港(Puerto Williams)便能窺見一二,若不是傳統的門戶港如阿根廷的烏斯懷亞(Ushuaia)或者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Punta Arenas)負載過荷,又何必考慮尋覓其他的地點?
除了加拉巴哥因為受到總量管制而自成一個封閉市場外,對於大多數的探險船而言,極地無疑會是各家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其他的地區其實都只是配菜或者仍待開發的市場。在越來越多探險船爭搶南極熱門登陸點的情況下,未來的南極體驗或許也會隨著船隻數量的增加而逐漸產生變化,雖然不至於和威尼斯一樣出現人滿為患的慘況,但勢必也將不復以往了。
好在南極終究是南極,那怕可能會稍微不那麼空靈了一些,到底還是一處人間秘境。好消息是,過幾年將會有數量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的新船可供選擇。不喜歡 Scenic Eclipse?沒關係,傑夫還有一拖拉庫的名單可以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