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是許多人都會有的「收支帳」,我當然也不例外;除了被動性的投資收入之外,我已經養成在收入和支出發生當下便立刻進行記錄的習慣。記帳,對於整體的理財規劃來說其實沒有多大幫助,但卻能夠清楚地呈現出自己的金流需求和脈絡;這對於隨時懷抱憂患意識的我來說,是一種必要的生活紀律。假使最壞的情況出現,我能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生存多久?這本記錄了收支細節的流水帳,便提供了極佳的參考數據。
第二本流水帳,是今年才新開始記錄的「飲食帳」。若不是日前為了減重,大概就不會出現這樣一本每天記錄體重變化、早午晚三餐內容和卡路里總數的帳本。儘管體重已經成功降到目標值以下,但我還是持續著記錄體重、三餐飲食內容和熱量總數的習慣;這也許不屬於必要的生活紀律,但多虧了這本飲食帳,我方得以順利抵抗賣場裡琳瑯滿目零食的誘惑。如果收支帳於我是一種生活紀律,那飲食帳大概就是一種自律吧!
不論在職場或是私生活,紀律和自律應該算是我最顯著的個人特質;和我共事過的長官或同僚多數也都對我的高度自律印象深刻。但其實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著一樣長期困擾我的痛點,就是在無意識中白白浪費時間的傾向。
人人都懂一吋光陰一吋金的道理,但對於時間這虛無縹緲的存在,卻是任誰也無法徹底地掌握;它分秒不停地流逝,須臾不緩地推移。不知道是不是年歲漸長的緣故,近來總容易有「怎麼那麼快一個月又過去了?」「怎麼一轉眼,便又是一年?」諸如此類驚歎歲月匆匆的念頭。
於是,便興起了這樣的想法,為何不追加一本記錄生活中各種活動的「時間帳」呢?
比起收支帳和飲食帳來,時間帳的記錄難度要高出許多。如果連每天吃飯、洗澡的時間長度都要記錄,會不會矯枉過正,使得記錄本身反倒成了一種浪費?
因此,為了讓這本時間帳能夠充分發揮其最重要的功能:「找出造成時間赤字的各種來源」,我從一開始便決定將焦點放在“特定活動”的記錄上。換句話說,這本流水帳記錄的是我每天如何分配與使用時間的概況。例如,當我開始撰寫一篇新的部落格文章時,便會在記事欄上先打上開始寫稿的時間,然後在完稿的時候,打上結束的時間;如此一來,我便知道撰寫這樣一篇文章會耗費我多少時間。
這樣的數據,有意義嗎?你可能會好奇。對於缺乏紀律和自律的人來說,也許沒有吧;但對於傑夫這樣習慣高度紀律和自律的人來說,這本時間帳幾乎成了不論工作或生活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我并不屬於那種時間永遠不夠用的大忙人,所以比起擠壓出更多的時間來,我需要的其實是找出那些白白浪費掉的部分(它們其實明擺在眼前,但人們總是刻意視而不見),然後想辦法找些有意義的活動來填補它們。
環顧四周,似乎每個人習慣性掛在嘴邊的都是“時間不夠用、沒有時間”一類的話。但留心細看卻又會發現包含我在內的大多數人對待時間的方式竟是如此的輕率、潦草。
已經流逝的那三十幾年糊塗帳,再不甘心,也只能作罷;
新準備的這本時間帳,盼能助我充實餘下歲月的每一天。
在宇宙時空中旅行,時間帳本可能不會適用了。
有生之年,不知能負擔的起一趟宇宙旅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