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像那些沒能走到最後的前女友們,去好奇如果兩個人今天還在一起會是什麼景況,最後通常只能有一種結果,就是庸人自擾。沒有發生過的歷史,無論如何也沒法兒和今日的現實作比較;愛情是這樣子,人生也是。
昨天下午一位女同事突然拿著一盒粉紅色的西式喜餅走進我的辦公室來,腼腆地說“我結婚了”,然後把一張印有她和新郎的卡片連同兩包餅乾一起放到了我的桌上。
“哦~,恭喜。”我一面消化這突然其來的喜訊,一面向她道賀。
“恭喜妳。”我在她準備轉身離去時又說了一次。
公司裡的年輕人其實大多都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因此我多少也預期著她們陸續從小姐成為人妻,然後人母。她們的成熟,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反映了公司的變化;從初成立摸索期的青澀,慢慢地在經歷各種起伏動蕩後,逐漸找到適合的節奏和步調。
旅遊,屬於低頻次的消費行為;而頂級郵輪旅遊所面對的市場則是頻次更低,而且目標客戶群更小的區塊。即便聽來刺耳,但我心裡卻很清楚,儘管這是門有意思的好生意,卻不是一個營收可以翻好幾翻的大生意。小而美,是我們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長期生存下來的關鍵之一,但真正重要的關鍵不在小,而是美。
小,並不是出於選擇,而是市場現實。人事費用是旅行社營業費用中佔比最高的一項經營成本,因此營收的規模往往決定人力需求的多寡。如果一家公司的營業額不具備大幅成長的潛力,組織的規模自然也沒有擴大的必要。而在認清了公司“大”不了的現實與限制後,我便只能將目標放在“美”這件事上頭。換句話說,就是放棄追求規模,並將資源集中在提高經營效率上。
真沒志氣,有些人可能會這麼取笑;但有些時候,“胸無大志”其實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勇氣和智慧。首先你必須有面對平庸的勇氣,然後還要發展出能夠接受平庸的智慧;這對凡事追求卓越的人來說,是一個再痛苦不過的過程。但在經歷了著急、無奈、甚至漠然的不同階段後,你會終於弄清楚身處環境的各種限制,並且決定是要接受還是拒絕它。
偶爾我會好奇,如果自己離開台北,未來會從事些什麼工作?過的,又會是什麼樣的生活?是會比現在的日子好?還是比現在差?
但就像那些還沒出現的新女友們,去好奇如果兩個人未來在一起會是什麼景況,最後通常只能有一種結果,就是庸人自擾。還沒發生的將來,無論如何也沒法兒和今日的現實作比較;愛情是這樣子,人生也是。
因此我偶爾會這麼調侃自己,既然是一家做不大的企業,那麼最起碼可以朝成為一家“好企業”、“幸福企業”努力吧!
我自己雖然沒有成家,但我真心地希望一塊兒共事的夥伴們,人人都能找到幸福的歸宿,並且隨遇而安地看待這胸無大志的美好。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最近看的那部記錄 Andy Whitfield 抗癌過程的電影《Be Here Now》。一個人在事業即將邁向高峰時,卻被檢查出罹患了淋巴癌第四期;那種經歷一連串辛苦化療卻持續朝死亡走近的心情,我完全無法想象。其中一個片段裡,他透露了自己的恐懼和憤懣;他對著鏡頭哽咽地說“有些運動員可能因為跌斷了腿失去參加奧林匹克的機會而沮喪、痛苦不已;但我,我卻得了癌症?”
“為活著乾杯!”
為什麼不呢?能夠健康地活著去追求幸福,已經足夠作為開瓶慶祝的理由。不論是人夫人妻、人父人母,或是像我這樣大齡未婚的男男女女,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哪怕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也許不盡相同。
來,讓我們再次為活著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