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覽的過程中,我針對了船的年份、噸位、載客人數和餐飲特色等基本資訊進行了扼要的說明;沒說出口的,則是近幾年由於陸續有不少新船下水,因此我察覺到市場上似乎有一股越來越濃烈的“新船情結”。
It′s called “New Ship Complex" 我半戲謔地試圖向船上協助導覽工作的 Carol 解釋台灣消費者對新船的強烈偏好,並承認自己某種程度上也患了同樣的新船情結。
新和舊,無需贅言,肯定會是新的比舊的要受歡迎。但不知道是不是由於有太多的新船加入市場,客戶擁新棄舊的排擠效果,在近幾年特別明顯;有些甚至已經到了非新船不坐的地步。這對未來幾年確定不會有新船下水的 Oceania Cruises 來說,如何解開消費者心中的“新船情結”,成了品牌經營的重要任務之一。
如果有“錢”能夠打造一支船堅砲利(新船)的艦隊,當然是最理想,但一艘六萬噸的郵輪造價起碼 4、5 億美元,如果生意沒有好到艘艘客滿,那麼新船一下水,舊船豈不是更加乏人問津?雖然郵輪沒法兒和陸地上的飯店、旅館直接進行比較,但許多知名的飯店可以幾十年,甚至百年都屹立不搖,為何有些郵輪才下水十年都不到,卻已經客戶被嫌船舊?
我想,是 New Ship Complex,全球都有,但台灣特嚴重的“新船情結”。
於是,我以買中古屋為例,希望能讓一同上 Nautica 參觀的客戶們,稍稍解開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患有的新船情結。2000 年就已經下水的 Nautica,船齡其實已經十八歲,但和經過重新裝潢過的中古屋一樣,只要維護得宜,不論內外,壓根兒也判斷不出其真實年齡。因此與其說 Nautica 是 2000 年的“舊船”,更加合適的說法,應該是 2014 年的“翻新船”。台灣人很熟悉的一個熱門日本電視節目《大改造!!劇的ビフォーアフター》,中文名稱叫《全能住宅改造王》,裡面那些被改造後的老屋,最後哪一棟不是讓人張口驚呼?驚歎?由此足見船其實不怕舊,只要有心,也能夠華麗變身,上演一齣“全能郵輪改造王”。
雖然多少有些強詞奪理的成分在裡頭,但這其實是市場早就行之有年的一般做法,差別僅在於過去極少遇到這麼多新船同時密集地下水的情況,因此自然也沒有什麼“新船情結”的問題。但老牌的幾家頂級郵輪業者,從 Regent Seven Seas Cruises(麗晶七海)、Silversea Cruises(銀海郵輪)到 Crystal Cruises(水晶郵輪),幾乎全都有默契地針對旗下船隊進行了全面性的大幅度翻新工程,他們圖的,想必也就是解開消費者心中日益劇烈的“新船情結”。
從南部回到北部,一位客戶與我分享她去年搭乘麗晶七海最新下水,自稱六星級的 Seven Seas Explorer 的感想。她覺得新船的服務似乎不符其所標榜的高水準,因此詢問我的看法。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郵輪和葡萄酒也有點相似,都有適合開瓶飲用的最佳年份。以 2016 年下水,56,000 噸的 Seven Seas Explorer 來說吧,應該是 2018 以後最適合搭乘…
我的這番胡言亂語,會不會意外成為一種新的“新船情結”?導致出現新船在台灣竟然乏人問津的奇異現象?
心有千千結,“新”也千千結。